顽云拨尽玉团栾,飞出青天白玉盘。
月似不关常夜白,风应先作九秋寒。
兴来有意携双屐,梦去还思把钓竿。
遥想风流三语掾,不知谁共倚栏干。
顽云拨尽玉团栾,飞出青天白玉盘。
月似不关常夜白,风应先作九秋寒。
兴来有意携双屐,梦去还思把钓竿。
遥想风流三语掾,不知谁共倚栏干。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云散月明的壮丽景象,以及诗人对远方西山亭的怀念之情。首联“顽云拨尽玉团栾,飞出青天白玉盘”以生动的比喻,将云层比作顽石,被拨开后,一轮满月如同白玉盘般高悬于青天之上,形象地展现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颔联“月似不关常夜白,风应先作九秋寒”进一步渲染月色的纯净与夜晚的凉意,似乎月亮自古以来便保持着常夜之白,而秋风则提前带来了九月的寒意,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兴来有意携双屐,梦去还思把钓竿”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兴致与梦想。无论是兴之所至时想要携带双屐外出游赏,还是在梦中仍想着手持钓竿垂钓,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尾联“遥想风流三语掾,不知谁共倚栏干”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想象着在这样的美好夜晚,与友人一同倚靠栏杆,共享这月色与清风,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友情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记西湖送别,曾共绾,绿杨丝。
怅水去云回,佳期杳渺,远梦参差。
重来访邻寻里,爱卿卿、不减旧风姿。
不着银筝清怨,难题纨扇相思。暗香销尽合欢枝。
留在锦囊诗。又越北闽南,秋随雁影,花老莺儿。
应缘采春情重,便鉴湖、春色恋微之。
扶起晓窗残醉,潮平月落多时。
太行千里新晴,青山也喜归来好。
一鞭秋色,半帆云影,去如飞鸟。
桂玉情怀,尘埃面目,鬓华空老。
道本无伎俩,颠鸾倒凤,时自把,平生笑。
万里江湖浩渺。便安排雨蓑烟棹。
闲时哦句,醉时歌曲,醒时垂钓。
十载鹓行,孤忠却念,君恩难报。
倚篷窗时向,夕阳明处,认琼华岛。
筛冰为雾,屑玉成尘,借阿姨风力。
千岩竞秀,怎一夜、换作连城之璧。
先生闭户,怪短日、寒催驹隙。
想平沙鸿爪成行,□似醉时书迹。
未随埋没双尖,便淡扫蛾眉,与斗颜色。
裁诗白战,驴背上、驮取灞桥吟客。
捻须自笑,尽未让、诸峰头白。
看洗出宫柳梢头,已借淡黄涂额。
金莲七朵。自甘河等闲参破。
丘刘谭马,孙王郝太古,许来同坐。
两个披毡真侣,更漏泄、祖师因果。
绽玉蕊、万朵齐芳,香满人间瑞烟锁。
天元甲子休空过。正群仙出世交相贺。
全真户牖深奥,端的处、要忘人我。
枝派后分十九,住丹台、姓字名播。
功与行,但欠丝毫,上界未容我。
袖拂西风,临古道、行行且止。
遥指处、故园三径,归程十里。
老虹青红疏雨外,远山紫翠斜阳里。
更澄江、万顷白鸥轻,天连水。铜花锈,貂裘敝。
空负了,平生志。慨几多往事,昨非今是。
仙沈腰围缘底瘦,愁潘鬓影今如许。
有元龙、百尺最高楼,君来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