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入局马上》
《入局马上》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愁云惨惨增寒威,冰铓砭骨裘不支。

鸣驺南北困道路,扰扰人趋入省时。

京师久旱尘土恶,喜有小雨沾须眉。

跨鞍便起江湖兴,波明别浦柳半垂。

卧听篷声睡正稳,放船不问归来迟。

(0)
翻译
愁云惨惨使寒冷更甚,冰冷如刀刺骨,皮毛衣服也无法抵挡。
马车声在南北道路上受阻,人们忙乱地赶往京城,希望能及时入宫见驾。
京城长期干旱,尘土飞扬,难得的小雨让人心生欢喜,沾湿了我们的衣帽。
骑上马鞍,心中立刻涌起江湖之志,湖面波光粼粼,河边柳树低垂。
躺下听船篷声,睡得正香甜,任由船只漂泊,不必担心回来晚了。
注释
愁云惨惨:阴沉的乌云。
寒威:寒冷的威力。
冰铓:像冰刀一样的寒气。
砭骨:刺骨寒冷。
鸣驺:驾车的马匹发出的声音。
困道路:在道路上受阻。
扰扰:纷乱的样子。
省时:及时入宫见驾。
京师:京城。
久旱:长时间干旱。
小雨:细雨。
沾须眉:沾湿衣帽。
跨鞍:跨上马鞍。
江湖兴:游历江湖的心情。
别浦:江边的水湾。
柳半垂:柳树低垂。
篷声:船篷摇动的声音。
睡正稳:睡得很沉。
放船:任由船只飘荡。
归来迟:回来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旅途中的萧瑟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愁云惨惨增寒威,冰铓砭骨裘不支”两句,通过对愁云和寒风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在秋天的凛冽气候中的哀伤情绪和身体上的冷感。接着“鸣驺南北困道路,扰扰人趋入省时”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所面临的艰难与孤独。

诗人在“京师久旱尘土恶,喜有小雨沾须眉”中表达了一种对天气变化的感受,从干旱到细雨,虽然只是小雨,也让他感到了一丝慰藉。随后“跨鞍便起江湖兴,波明别浦柳半垂”则转换了情绪,骑上马匹,心中对江湖景色的向往和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景图。

最后,“卧听篷声睡正稳,放船不问归来迟”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宁静与超脱,他选择沉浸在篷声中入睡,对于归来的时间并不焦虑,而是享受当下的平和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波动与情感的流转,是一篇秋思之作,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由灵魂状态的向往。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虞美人·其二

芙蓉露下闲庭晚。犹觉秋容浅。惊心莫道岁华赊。

已有官梅轻放、小春花。西风河汉溪流月。

月下疏疏雪。新妆喜是寿阳人。

鸾鉴不劳呵手、对寒云。

(0)

菩萨蛮

萧萧还是秋容暮。炉薰已冷氲香注。犹记踏香尘。

东风满院春。冷烟迷望处。声断阑干雨。

无计问行云。黄昏空掩门。

(0)

夜合花.圣节

星拱尧眉,日临云幄,晓天初静炎曦。

香凝翠扆,花笼禁殿风迟。彩山高与云齐。

奉明主、玉斝交挥。庆天申旦,九州四海,同咏昌时。

今年麦有双歧。别有琅玕并节,深秀联枝。

丰世瑞物,嘉祥效祉熙熙。

坐中莫惜沈醉,仰三圣、玉德光辉。

献南山寿,严宸万载,永奉垂衣。

(0)

西江月·其二贺子忱家赏瑞香

春绣东风疑早,映檐翠箔低笼。氤氲不是梦云空。

叶密香繁侵冻。折桂广寒手段,移来点检珍丛。

醉归满载紫云浓。抱膝庵中仙种。

(0)

竹马子/竹马儿.柳

喜韶景才回,章台向晓,官柳舒香缕。

正和烟带雨,遮桃映杏,东君先与。乍引柔条萦路。

娇黄照水,经渭城朝雨。

翠惹丝垂,玉阑干风静,轻轻搭住。

到此曾追想,陶潜旧隐,忆隋堤津渡。

三眠昼永凝露。更许黄鹂娇语。

似怕日暖,飞花成絮,拟雪堆绣户。

待放教婆娑,如眉处、笼歌舞。

(0)

东风第一枝.元夕

宝苑明春,青霞射晚,六幕云闲风静。

茂林修竹昂霄,素月照人澄莹。

梅花十顷,递暗香、琼瑶真景。

散万斛金莲,崇山秀岭,尽开花径。

真个好、月灯相映。真个乐、圣驾游幸。

四部箫韶,群仙奏乐,万光耀境。

玉华不夜,向洞天、暖烟回冷。

好大家、酒色醺醺,任教漏移花影。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