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公千载我登堂,春草离离若与荒。
雨露不知天地阔,江山应笑古今忙。
官衔漫逐三司使,民瘼愁闻百里郎。
何处有灵还可吊,旧游随地是吾乡。
去公千载我登堂,春草离离若与荒。
雨露不知天地阔,江山应笑古今忙。
官衔漫逐三司使,民瘼愁闻百里郎。
何处有灵还可吊,旧游随地是吾乡。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邵宝所作的《谒苏祠用前韵》。邵宝通过对古代祠堂的追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感慨。
首联“去公千载我登堂,春草离离若与荒”描绘了祠堂的景象,春草茂盛却也显得荒凉,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寂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颔联“雨露不知天地阔,江山应笑古今忙”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雨露与江山赋予情感,表达出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无动于衷,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循环往复,江山不改,但人事已非。
颈联“官衔漫逐三司使,民瘼愁闻百里郎”则转向对现实社会的批判,通过对比高官的权势与百姓的疾苦,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尾联“何处有灵还可吊,旧游随地是吾乡”以问句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社会责任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蟠桃树在瑶池东,树上之实丹砂浓。
雷霆守卫云雾封,有得食者升太空。
朱家令子学泮宫,祝亲寿考感上穹。
帝敕金母并木公,两枚下赐嘉孝恭。
清宵坠向高堂中,明晨捧献媪与翁。
味才入口肠已充,白发返黑增颜红。
耳聪目明肌肉丰,循环花甲无终穷,万八千岁方孩童。
杨家住在南山侧,不种棠梨惟种柏。
棠梨开落易衰荣,柏也亭亭色镇青。
屈曲灵根蟠厚地,崔嵬钜干拂高冥。
天风乍起生竽籁,撼屋惊涛忽澎湃。
雷霆白昼走蛟鼍,云雾中宵见光怪。
良材自有神明扶,下视凡木皆庸奴。
狄门桃李敢争艳,田氏荆花差可徒。
杨郎爱之如爱宝,四季俱宜夏尤好。
赤日行天暑不知,清阴覆地凉偏早。
孔明庙前根久枯,御史台中树亦无。
何似君家书屋外,萧萧寒翠两三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