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谢阁老休致过苏遥寄》
《闻谢阁老休致过苏遥寄》全文
明 / 沈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十悬车事异常,符阶纶阁迥天光。

千秋国是黄金鉴,一夜乡心绿野堂。

漫赋祁招惟自止,旧图负扆敢云忘。

拔风后起梧桐树,四海还瞻老凤凰。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闻谢阁老休致过苏遥寄》表达了对谢阁老退休之事的独特见解和深情寄寓。首句“五十悬车事异常”,以五十岁高龄退位为不寻常之事,暗示了阁老的德高望重。次句“符阶纶阁迥天光”描绘了阁老曾居高位,光芒四射,如今退隐则如天光远去,意境深远。

“千秋国是黄金鉴”将国家大计比喻为明镜,阁老的智慧如同黄金般珍贵,即使退位,其影响依旧深远。接着,“一夜乡心绿野堂”表达了对阁老归乡之情的想象,绿野堂象征宁静与田园生活,寄托了对阁老闲适生活的祝愿。

“漫赋祁招惟自止”中的“祁招”出自《诗经》,意为召唤贤才,此处暗指阁老虽已退休,但其影响力仍在。诗人表示自己不敢忘记阁老昔日辅佐君王的功绩。“旧图负扆敢云忘”进一步强调了对阁老忠诚与贡献的铭记。

最后两句“拔风后起梧桐树,四海还瞻老凤凰”运用了梧桐与凤凰的典故,寓意阁老如同凤凰涅槃,虽退而其德仍在,犹如梧桐树般吸引四方敬仰的目光。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阁老的高尚品格和深远影响,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祝福。

作者介绍
沈周

沈周
朝代:明   字:启南   号:石田   籍贯:长洲(今江苏苏州)   生辰:1427~1509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你喜欢

访溪上故人已出遂过禹门山·其二

重门启交树,初地入幽夐。

疏光延青崖,散落巾袂莹。

萝风吹不已,沙霭低将暝。

来往寂无人,遥遥堕疏磬。

(0)

妙相禅林

平生登览兴,尤剧事幽讨。

金陵佛都会,缔构各精好。

谒客城西隅,霜天初破晓。

拭翳试北睐,一刹茁林表。

肩舆犯丛薄,夹路吟翠筱。

结束入曲折,穷探开旷杳。

西园最间敞,骚魂洁蘋藻。

纷纷宋景徒,剽艳得香草。

庙貌偶然耳,对辄忧心捣。

南荣更轩秀,杰阁俯飞鸟。

钟阜拳石缩,当槛万绿绕。

波委湖云潏,炊杂寒烟袅。

鸡鸣又其北,晨镜修蛾媌。

老桂南中繁,处处香云渺。

一亭翼其东,月夜裾曳缟。

阳雁宾白露,秋色妒红蓼。

鱼语池蒲隔,鸦翻林叶槁。

苾刍善侑客,口角粲凉燠。

精茗瀹珠流,饤盘登栗枣。

我性习疏散,麋鹿恣放夰。

问讯佛田丰,土宜况善稻。

愧乏饔飧资,儒食恒不饱。

托钵与汝同,养福计独巧。

梵俗沿六代,荣华逾黺璪。

谋生学出世,此理堪绝倒。杖作云山主,精舍供?扫。

时来相攀援,亦足拓孤抱。

谈禅均未能,皈依喜较早。

一笑出门别,异同自孔老。

赢得即景诗,相贶良不少。

(0)

踏雪

不辨雪中路,危峰云影低。

犬惊茅舍北,鸦乱板桥西。

访旧门犹掩,寻梅径已迷。

横舟问前渡,涧水静流澌。

(0)

拟琵琶亭怀古

一叶浔阳送客舟,荻花瑟瑟水悠悠。

江州自有青衫恨,不听琵琶亦流泪。

(0)

甘凉途中杂咏·其二

榴红艾绿记江乡,客久真教岁月忘。

谁信乌梢山下路,雪花如掌过端阳。

(0)

仲冬十一日雪后登泰山绝顶放歌

泰山高高四千丈,拔地矗立青冥上。

狂来直欲扪青冥,安得丹梯送吾往。

天风卷地浮云开,碧霞幻出金银台。

雪花皑皑塞岩谷,长啸乱踏琼瑶来。

红门以上忽奇绝,峰峦黝赭镕寒铁。

氤氲肤寸瀰山头,瞥眼云中一峰凸。

秦松汉柏枝交横,奔湍飞瀑声相迎。

耸身入云失云影,烟耶雾耶空中行。

摩崖擘窠隐复见,模糊金碧梵王殿。

同游三子何处来,咫尺闻声不相见。

掣锁直蹑南天门,石磴陡绝惊人魂。

曈曈红日破空至,一洗漨浡开乾坤。

下视尘寰在何许,千山万山一齐俛。

白云如海足下生,一色茫茫到天宇。

洪崖天半来拍肩,招呼更上日观巅。

一杯明灭沧海水,九点隐约齐州烟。

嬴秦烈焰焚书史,丰碑屹立都无字。

七十二代金泥封,灭没不知何处是。

吾侪游戏人世间,姓名岂必留尘寰。

举头天外发奇想,御风而去何须还。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