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雪中路,危峰云影低。
犬惊茅舍北,鸦乱板桥西。
访旧门犹掩,寻梅径已迷。
横舟问前渡,涧水静流澌。
不辨雪中路,危峰云影低。
犬惊茅舍北,鸦乱板桥西。
访旧门犹掩,寻梅径已迷。
横舟问前渡,涧水静流澌。
这首清代杨知新的《踏雪》描绘了一幅冬日山行的画面。首句“不辨雪中路”,写出雪大路滑,行走艰难,使人难以分辨路径,渲染出雪景的迷茫与寂静。次句“危峰云影低”则描绘了高峻山峰被低垂的云雾笼罩,增添了神秘与深邃的氛围。
第三句“犬惊茅舍北”,通过犬吠声,暗示了有人烟的存在,而“鸦乱板桥西”则以鸦鸟纷飞,增添了动态感,显示出自然与人生活的交织。接着,“访旧门犹掩”表达了诗人探访旧友的期待,但门户紧闭,暗示友人或许不在家或未归,引出寻访的失落感。
最后两句“寻梅径已迷”和“横舟问前渡”,诗人迷失在寻找梅花的路上,不得不停下,向过往的渡者询问路径,显示出他对梅花的向往以及对未知的探索。而“涧水静流澌”则以流水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也暗含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踏雪寻访的旅程,展现了冬日山水的静谧与诗人的情感变化,富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