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午七十书怀·其二》
《壬午七十书怀·其二》全文
清 / 唐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窄袖单衫捧檄行,秣陵城外汉家营。

非无马服军中将,惜少龙骧水上兵。

六代黯销金粉气,九重思听鼓鼙声。

人才支柱谈何易,蒿目时艰愧此生。

(0)
鉴赏

这首诗《壬午七十书怀(其二)》由清代诗人唐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联“窄袖单衫捧檄行,秣陵城外汉家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身着朴素衣裳、手持檄文的官员,正前往秣陵城外的汉家军营的情景。这里的“秣陵”即南京,“汉家营”则暗指古代汉族军队的营地,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联系起来,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颔联“非无马服军中将,惜少龙骧水上兵”,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担忧。他指出虽然军队中有优秀的将领,但缺乏在水军中的精锐力量。这不仅是对当时军事力量配置的反思,也隐含了对国家整体防御能力的关切。通过对比“马服”与“龙骧”两种不同类型的军队,诗人表达了对军事平衡与战略布局的思考。

颈联“六代黯销金粉气,九重思听鼓鼙声”,将视角转向历史,提到六朝古都南京曾有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却显得黯淡无光。“金粉气”象征昔日的繁荣与奢华,而“九重”则借指皇宫,暗示皇帝对国家安危的关注。鼓鼙声在这里既代表战争的号角,也是对国家安全的警醒。这一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荣光不再、当前局势严峻的感慨。

尾联“人才支柱谈何易,蒿目时艰愧此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国家面临困境的深切忧虑和对自己能力有限的自责。他认为建立一支强大的国家支柱并非易事,面对时局艰难,自己深感惭愧。这一联深刻揭示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综上所述,《壬午七十书怀(其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军事力量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更体现了其对时代责任的自觉承担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之情。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这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作者介绍

唐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朝中措

樱桃花下玉亭亭。随步觉春生。

处处绮罗丛里,偏他特地分明。

韶华似水,棠梨叶吐,杨柳新成。

不是低鬟一笑,十分只是无情。

(0)

惜分飞.戏王鼎玉同年

人见何郎新来瘦。不见天寒翠袖。绣被熏香透。

几时却似鸳鸯旧。九十日春花在手。

可惜欢缘未久。去去休回首。柔条去作谁家柳。

(0)

浣溪沙

琼压为浆作卮,使君真是吏民师。

碧桃仙酎饮乡期。

五马旌□浮喜色,南溪风月要新诗。

缓趋□□及瑶池。

(0)

水调歌头.汜水故城登眺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

龙拿虎掷何处,野蔓罥荒城。

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

天地入鞭箠,毛发懔威灵。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

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

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

慷慨一尊酒,胸次若为平。

(0)

踏云行.赴刘公斋

玉液琼浆,调和玉屑。便教玉案堆冰雪。

须凭玉杖作良工。捍成玉饼轻轻叠。

蓦听金声,金刀细切。金炉里面烹无歇。

馨香软美喂金牛,金牛饱后无生灭。

(0)

满庭芳.赠严公

昨宵梦里,幸遇重阳。授予秘密仙方。

杳杳冥冥恍惚,太白其黄。

便是刀圭颜色,往来流、饮似琼浆。

成丸弹,服之一粒,八脉安康。

携执增添刚刃,生光彩辉辉,晃耀明堂。

諕得邪魔鬼魅,远远潜藏。

自然化生儿现,跨青鸾、得赴蓬庄。

这玄妙,示同流,各要消详。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