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
轻幰长无道,哀筝不出门。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哀筝》。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哀愁。
“延颈全同鹤,柔肠素怯猿。”开篇两句,以鹤和猿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孤独与忧虑之情。鹤因其高峻的姿态常被用来比喻超凡脱俗之人,而“柔肠素怯”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脆弱和不为人知的哀愁。
“湘波无限泪,蜀魄有馀冤。”这两句借助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的无尽悲伤。湘江的波涛如同无尽的眼泪,而蜀地的鬼魂则带着未了的心愿,这些意象都映射出诗人深沉的哀愁。
“轻幔长无道,哀筝不出门。”诗人在轻纱的窗帘之后,心中充满了哀伤,却又找不到出口,更不用说是走出去交流和表达这些情感。这里的“轻幔”和“哀筝”都成为隔绝内外世界的象征。
“何由问香炷,翠幕自黄昏。”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香炉中熏香的质疑,以及那逐渐模糊在黄昏中的翠绿窗帘,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寂寞与孤独。香炷虽香,却也难以驱散心中的哀愁;而外界的光线消逝,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和深邃意境。
海上聚兵岁月长,比来各各置妻房;
去年只苦兵丁暴,今年兼苦兵妇强。
兵妇群行掠蔬谷,田妇泣诉遭挞伤;
更诬田妇相剥夺,责偿簪珥及衣裳。
薄资估尽未肯去,趣具鸡黍通酒浆。
兵妇醉饱方出门,田妇泣对夫婿商:有田力耕不得食,不如弃去事戎行。
恒叹世人眼孔小,一饭睚眦大分晓;
英雄眼孔如簸箕,感恩知己岂轻眇!
贫者一饭艰一金,富者一饭等一针;
若得一饭一般看,富儿容易买人心。
冯驩慷慨歌长铗,不使孟尝券盈箧;
假饶收得债钱多,安得齐、秦并震詟。
美人头谢躄者门,宾客从此归平原;
丈夫所重在意气,白璧黄金安足论。
财交恐与豕交埒,况复惜财如惜血;
豚蹄盂酒祝篝车,合祗淳于冠缨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