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六二》
《诗偈·其一六二》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

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

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

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

(0)
注释
耳闻:听见。
他:指对方。
骂詈:责骂、辱骂。
心知:心里明白。
口莫对:嘴上无法回应。
恶亦不须嫌:即使遭遇恶意也不必嫌弃。
好亦不须爱:即使是赞美也不必过分喜爱。
豁达:心胸开阔。
无关津:不受渡口或困难的影响。
虚空:内心空灵。
无挂碍:没有束缚。
此真不动物:这是真正不动心的状态。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别称,意为能观照世间一切,自在无碍。
翻译
听到他恶语相向,心里明白嘴上却无法回应。
无论是恶言还是赞美,都不必过分在意。
心胸开阔不受渡口阻碍,内心空灵无所挂碍。
这真是不动心的状态,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境界。
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诗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一句,展现了内心的从容与豁达,即使面对别人的辱骂,也不必作答,因为心中明白,不需计较。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纷争的心态。

“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则更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持有一种平常心,不加判断,不执着。这种境界已达到了对世事的超然物外,不为喜怒哀乐所动摇。

“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诗人之心如同虚空,没有任何阻碍和束缚。这种豁达与虚空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精神自由和解脱。

最后,“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则是对前文意境的总结和升华。“此真不动物”意味着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物欲之上的真实存在,而“亦名观自在”则表明这种存在状态,是一种内心的觉察与自在。

整首诗偈流露出一种深厚的禅宗思想,通过对世间各种相对性的超越,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读史

子房真男子,五世相韩国。

父死未及仕,不受暴秦辱。

家僮三百人,求客不顾族。

持说说项梁,立成宗社复。

梁亡羽不遣,事汉羽亦覆。

眇然一身微,两暴以足蹴。

由来蚤学礼,大义灭私欲。

俯仰既无愧,何须真辟谷。

遂令万世后,叹咏长不足。

(0)

挽张夫人

籍甚金张世,归欤王谢贤。

丝萝能几日,松柏早千年。

谊重不再辱,身轻得自怜。

平生不朽事,看付杀青传。

(0)

挽方琼州恭人

绍兴宣谕一忠臣,为慕名门遂作嫔。

慈训由来承乃父,清规每解助良人。

山中急办瞻茔舍,囊里曾无过□珍。

丹旐翻飞人叹息,诸孙祖送尽簪绅。

(0)

和东海韵

炎空欲暮赤云横,何日秋风可抗衡。

尽捲疏帘通水气,静听密罟得鱼声。

山开旷野天全见,人倚平栏夜自明。

衙鼓三通归路近,歌眠犹念竹阴清。

(0)

宴桃源/如梦令·其二

何处春风归路。金屋空藏樊素。

零乱海棠花,愁梦欲随春去。情绪。情绪。

粉溅两行冰箸。

(0)

天台道中

萧飒西风吹帽纱,征途近晚欲停车。

峰回路转六七里,犬吠鸡鸣三四家。

采药人归闻朮气,寻仙路远梦桃花。

买来山酿全如水,亦解昏昏到日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