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丹梯杪万松,凤笙台殿赤城钟。
亲从海上求司马,宁复山中起卧龙。
琼阙排云窥坐席,银桥乘月认仙踪。
真人及此东行日,笑说卢敖向九峰。
百折丹梯杪万松,凤笙台殿赤城钟。
亲从海上求司马,宁复山中起卧龙。
琼阙排云窥坐席,银桥乘月认仙踪。
真人及此东行日,笑说卢敖向九峰。
这首元代诗人张雨的《题桐柏观》描绘了一幅道教仙境的画面。首句“百折丹梯杪万松”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通往观宇的蜿蜒丹梯,隐匿于万松之间,显得神秘而高洁。次句“凤笙台殿赤城钟”则通过凤笙和赤城钟的意象,渲染出仙家音乐与悠扬钟声的氛围,暗示着桐柏观的超凡脱俗。
第三句“亲从海上求司马”暗指求仙问道的艰辛历程,以及对司马(可能指古代仙人司马承祯)的敬仰。第四句“宁复山中起卧龙”进一步强调了观中可能隐藏着未被发掘的非凡人物,如同山中潜藏的卧龙。
第五句“琼阙排云窥坐席”描绘了仙人居所的壮观景象,仿佛云层之上,仙人们在坐席上俯瞰凡尘。最后一句“银桥乘月认仙踪”则借月光下的银桥,表达了寻找仙人踪迹的神秘与浪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展现了桐柏观的神秘与仙气,以及诗人对仙道世界的向往和对超然生活的追求。张雨的笔触细腻,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道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后伏中宵月,高秋满魄齐。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蝉雀飞多误,星萤出自迷。
烦蒸惊顿绝,吟玩畏闻鸡。
曾试昭阳曲,瑶斋帝自临。
红珠络绣帽,翠钿束罗襟。
双阙胡尘起,千门宿露阴。
出宫迷国步,回驾轸皇心。
桂殿春空晚,椒房夜自深。
急宣求故剑,冥契得遗簪。
暗记神仙传,潜封女史箴。
壶中知日永,掌上畏年侵。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云车辞凤辇,羽帔别鸳衾。
网断鱼游藻,笼开鹤戏林。
洛烟浮碧汉,嵩月上丹岑。
露草争三秀,风篁共八音。
吹笙延鹤舞,敲磬引龙吟。
旄节纤腰举,霞杯皓腕斟。
还磨照宝镜,犹插辟寒金。
东海人情变,南山圣寿沈。
朱颜常似渥,绿发已如寻。
养气齐生死,留形尽古今。
更求应不见,鸡犬日骎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