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午欲作风,少风继以雨。
傍夕渐廉纤,延望巡檐宇。
入夜亦就寝,浙浙听隔户。
梦回问中人,云已晴久许。
愁馀慰不期,慰馀愁益苦。
春膏消息佳,祈农切怀绪。
卓午欲作风,少风继以雨。
傍夕渐廉纤,延望巡檐宇。
入夜亦就寝,浙浙听隔户。
梦回问中人,云已晴久许。
愁馀慰不期,慰馀愁益苦。
春膏消息佳,祈农切怀绪。
这首诗描绘了从午后到夜晚的天气变化过程,以及诗人对这一变化的细腻感受。开篇“卓午欲作风,少风继以雨”,描述了正午时分,天空似乎预示着将要起风,随后真的吹起了微风,紧接着下起了小雨。接着,“傍夕渐廉纤,延望巡檐宇”写傍晚时分,雨势逐渐变细,诗人四处张望,观察屋檐下的景象。到了夜晚,“入夜亦就寝,浙浙听隔户”则表明诗人已经入眠,但仍能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
“梦回问中人,云已晴久许”是诗人从梦中醒来,询问身边的人是否已经天晴,表达了他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期待。然而,“愁馀慰不期,慰馀愁益苦”却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即使得到了安慰,但心中的愁绪反而更加沉重。最后,“春膏消息佳,祈农切怀绪”点明了诗人对春天雨水的期盼,以及作为农民对丰收的深切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
春风桃李花,秋雨梧桐树。
人心自悲喜,草木那知故。
三香各根柢,气色偶一类。
凄凉冰雪魂,夐绝霜月趣。
人惟知其然,遂有兄弟喻。
花岂识友于,人自生好恶。
吾闻登徒子,好色耽伛偻。
又闻海上翁,逐臭慕腥腐。
世人溺嗜好,颠倒死不悟。
君今眷兹香,志意实清苦。
流芳当无穷,万古复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