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
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
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
这首诗描绘了霜降时节的景象与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人的感受。首句“霜威始落翠,寒气初入堂”以霜降之景开篇,霜的降临使得翠绿的草木蒙上一层白霜,寒气也随之弥漫室内,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秋日氛围。
接着,“隋珠烂似烛,悬黎疑夜光”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霜珠比作璀璨的珠宝,仿佛烛火般闪烁,又似夜明珠般发出幽光,形象地描绘了霜珠在阳光或月光下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霜的珍贵与独特。
“舞步因弦折,歌声随袂扬”则转而描写人的情态,通过舞蹈和歌唱来表达对霜降美景的欣赏与赞美。舞者随着音乐节奏轻盈起舞,歌声随着衣袖飘扬,不仅展现了人的活力与情感,也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美。
最后,“夜深闻漏缓,檐虚觉唱长”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悠长。深夜时分,滴漏的声音显得格外缓慢,檐下悬挂的灯笼或装饰物似乎在延长着歌声的回响,营造出一种深沉而略带神秘的夜晚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霜降时节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
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
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
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
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
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
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
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