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非不佳,竹屋静以深。
春归邈亡踪,草木成嘉阴。
天气殊未快,令人头岑岑。
忽思从公谭,微风动衣襟。
白云何许在,引领劳我心。
平生诵佳句,三叹有遗音。
端如猛虎啸,百兽藏中林。
交游一周子,自昔已至今。
论道若有合,根源要追寻。
文章固定价,美玉同精金。
穷通我均乐,兹事要力任。
通脱不累物,贤哉阮瞻琴。
幽居非不佳,竹屋静以深。
春归邈亡踪,草木成嘉阴。
天气殊未快,令人头岑岑。
忽思从公谭,微风动衣襟。
白云何许在,引领劳我心。
平生诵佳句,三叹有遗音。
端如猛虎啸,百兽藏中林。
交游一周子,自昔已至今。
论道若有合,根源要追寻。
文章固定价,美玉同精金。
穷通我均乐,兹事要力任。
通脱不累物,贤哉阮瞻琴。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赵蕃幽居生活的宁静与深沉,以及他对友情和学术追求的感慨。首联“幽居非不佳,竹屋静以深”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意,竹屋的环境清幽而深远。接着,“春归邈亡踪,草木成嘉阴”写春天离去无迹可寻,只有草木繁茂带来清凉的阴庇。
然而,诗人的心情并未完全愉悦,“天气殊未快,令人头岑岑”,暗示气候并不如意,心情也因此有些压抑。他突然怀念起与朋友周子的交往,“忽思从公谭,微风动衣襟”,希望能与友人交流思想,微风吹动衣襟的场景显得尤为生动。
诗人进一步抒发对周子的思念,“白云何许在,引领劳我心”,用白云比喻友人的飘渺不定,自己则如同等待的旅人。他回忆起与周子共同欣赏的佳句,“平生诵佳句,三叹有遗音”,感叹那些美好的诗篇仍有余音绕梁。
诗人将友谊比作猛虎啸声,震撼人心,“端如猛虎啸,百兽藏中林”,表达出友情的力量和影响力。他强调与周子的深厚交情,“交游一周子,自昔已至今”。他认为,如果在学术上有所共鸣,就需要深入探讨其根源,“论道若有合,根源要追寻”。
最后,诗人以物的价值观来比喻友情和学问的重要性,“文章固定价,美玉同精金”,认为它们都是珍贵无比的。他表明无论贫贱富贵,都能从中找到乐趣,“穷通我均乐,兹事要力任”。结尾处,他赞美周子的超脱性格,“通脱不累物,贤哉阮瞻琴”,如同阮瞻的琴声,自由自在,不受外物所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享受,又表达了对友情和学术的执着追求。
水平湖兮溶溶,雁鸣秋兮雍雍。
气相求兮声相应,渺万里兮葭葺丛。
晴云淡兮天宇清,行不乱兮字纵横。
伊美人兮心和平,韵埙篪兮锦绣文。
湖光澹兮酒温卮,鉴湖影兮烛须眉。
纵百坡兮何聚散,如此水兮涅不缁。
彼弋人兮奚慕,何南北兮定处。
袅袅兮秋风,潇潇兮夜雨。
飞鸣兮向阳,何心兮稻粱。
望层空兮接羽,友鸿鹄兮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