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栗侔黄,喜入握、佩环滑笏。
谁拾向、临安郡里,凤凰山麓。
铜说上林镌鹿角,金从江北悬鹦足。
合配他、一阕荔枝香,新填曲。传神拓,煤为馥。
镂心句,毫为秃。似摩挲铜狄,流连往复。
南渡曾随迁国驾,西湖久伴沈沙簇。
六十年、图画又重题,貂难续。
蒸栗侔黄,喜入握、佩环滑笏。
谁拾向、临安郡里,凤凰山麓。
铜说上林镌鹿角,金从江北悬鹦足。
合配他、一阕荔枝香,新填曲。传神拓,煤为馥。
镂心句,毫为秃。似摩挲铜狄,流连往复。
南渡曾随迁国驾,西湖久伴沈沙簇。
六十年、图画又重题,貂难续。
这首《满江红·其四》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的诗人吴重憙为李子文石所题的一首词,内容围绕着一块宋贾文元公牙牌词刻拓本。诗人以蒸栗般的黄润色泽赞美了拓本的质地,暗示其珍贵。他想象这块拓本曾被置于临安郡的凤凰山麓,具有历史的沉淀和文化价值。
“铜说上林镌鹿角,金从江北悬鹦足”描绘了拓本上的精美图案,既有铜质的鹿角纹饰,又有金色的鹦鹉足饰,展现了艺术的精细与华丽。接下来,诗人将它与荔枝香的新填曲相配,寓意其香气四溢,如同荔枝般甜美。
“传神拓,煤为馥。镂心句,毫为秃”进一步强调拓本的文字之美,字迹深沉而富有韵味,仿佛在摩挲中感受历史的流转。诗人回忆起南宋南渡时期,这块拓本曾伴随皇家迁移,后来又长久地陪伴西湖边的沉沙,历经沧桑。
最后,诗人感慨六十年时光荏苒,拓本再次成为画卷的主题,但自己的身份已无法再续貂蝉之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词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对古代文物的深情赞颂和历史记忆的细腻刻画。
一见此君面,荒村不是村。
斜阳与可笔,栖雀子猷魂。
客思方无那,诗愁得共论。
问渠能饮否,把酒酹霜根。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
朦胧玉盘质,髣髴擘絮中。
琼宇本莹彻,一发不可容。
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
谁能召风伯,扫氛有馀功。
中天悬清光,娟娟万里同。
野趣在城市,崛起此台高。
谁移蓬岛,冯夷夜半策灵鳌。
十万人家甃碧,四面峰峦涌翠,远岫拍银涛。
插汉笔双塔,簸两叶轻舠。我乘风,时一到,共嬉遨。
江山无复偃蹇,弹压有诗豪。
宝剑孤横星动,铁笛一声云裂,寒月冰宫袍。
沧海一杯酒,世界眇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