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千差都照破。石霜这汉难关锁。
水出高源酬佛陀。哩棱逻。须弥作舞虚空和。
掌握千差都照破。石霜这汉难关锁。
水出高源酬佛陀。哩棱逻。须弥作舞虚空和。
这段文字摘自宋代诗人李彭的《渔歌子十首》中的第二首,颂扬的是佛教尊宿付杲山人的慈明禅师。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佛法智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陀及佛法深刻理解与崇敬之情。
"掌握千差都照破" 一句,意在形容佛陀如来智慧普照万物,无所不包。"石霜这汉难关锁" 则是说世间的烦恼困苦像坚硬的冰霜一样难以触及,更像是被看似坚不可破的关卡所束缚。
接下来的 "水出高源酬佛陀",诗人用水从高远之处流淌来比喻佛法如清泉涌出,从最高的智慧源头流向世间。"哩棱逻" 这个词语模仿梵文咒语的读音,用以表达对佛陀崇敬赞美的声音。
最后,"须弥作舞虚空和" 一句,以须弥山为舞台,虚空为伴奏,意在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那份对宇宙之大、佛法之深的无限敬畏与融合。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独特的语言手法,将佛教的哲理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及对佛学的深厚造诣。
故家寻钓鳌,遗俗问佛世。
喜逢十六人,不闻四句偈。
风姿如隐槃,服御乃古制。
开卷发遐想,瞪目得熟睨。
绝溪将安之,深厉浅则揭。
岸登植瘦策,石踞整坏毳。
预流逮无学,劝进惮劳勚。
岿然望等妙,迢递苦跋疐。
悠悠马不前,亹亹驾辄税。
弗悟燕安毒,遂失远大计。
双林受遗托,久视不得逝。
岂知古龙象,所向必超诣。
弗践极则处,弗到弗小憩。
朅来吊形影,相与话情契。
丁宁勇著鞭,同振木方袂。
访竹凌霜后,寻梅趁腊前。
春风方委曲,别乘忽腾骞。
处士不入府,客星仍受廛。
密斋容膝外,何处著壶天。
家山玉溪头,薰风水流烟。
小亭午梦馀,清耳晚树蝉。
本拟老林下,萧散无穷年。
岂知一左计,薄宦能几钱。
尘埃京毂底,僦舍万井连。
值此长夏热,愈觉归为贤。
故人忽念我,乐共湖山缘。
昨夜复大雨,乘凉吟欲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