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黄山隐者》
《寄黄山隐者》全文
明 / 郑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传闻轩帝有仙踪,古洞无扉对乱松。

半让石床供蟋蟀,细裁云叶补芙蓉。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

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gshānyǐnzhě
míng / zhèngyǎn

chuánwénxuānyǒuxiānzōngdòngfēiduìluànsōng

bànràngshíchuánggòngshuàicáiyúnróng

fēnjiāngyuèsānqiānmǎiduànqiūyānshífēng

shàngliútāngkǒulínshūtīngcánzhōng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郑琰的《寄黄山隐者》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隐居图景。首句“传闻轩帝有仙踪”暗示了黄山与道教神仙传说的联系,引人遐想。接下来的“古洞无扉对乱松”描绘了古洞的自然环境,洞口无人看守,只有松树环绕,显得宁静而荒凉。

“半让石床供蟋蟀”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的简朴生活,石床与自然生物共处一室,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而“细裁云叶补芙蓉”则以奇特的想象,写隐者用云朵裁剪成衣料,为芙蓉(荷花)增添装饰,展现了其高洁的品格和艺术情趣。

“分将月夜三千里,买断秋烟七十峰”两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美景的极度赞美,仿佛可以将月色和秋烟都据为己有,足见其对隐者生活的向往。最后,“尚忆我留汤口寺,隔林疏雨听残钟”回忆起自己在汤口寺的经历,隔着树林聆听寺庙传来的断续钟声,流露出诗人对隐者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黄山隐者的隐逸生活及其所处环境的清幽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郑琰
朝代:明   字:翰卿   籍贯:福建闽县

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
猜你喜欢

宫怨二首·其二

长门槐柳半萧疏,玉辇沈思恨有馀。

红泪旋销倾国态,黄金谁为达相如。

(0)

昭君怨

马上徒劳别恨深,总缘如玉不输金。

已知贱妾无归日,空荷君王有悔心。

(0)

玩手植松

却思毫末栽松处,青翠才将众草分。

今日散材遮不得,看看气色欲凌云。

(0)

山中喜静和子见访

绝壁深溪无四邻,每逢猿鹤即相亲。

小奴惊出垂藤下,山犬今朝吠一人。

(0)

送石贯归湖州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独还。

齐荣恩未报,共隐事应闲。

访寺临湖岸,开楼见海山。

洛中推二陆,莫久恋乡关。

(0)

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

蝉鸣一何急,日暮秋风树。

即此不胜愁,陇阴人更去。

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