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红湿翠媚春江,残月幽香度晓窗。
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
凝红湿翠媚春江,残月幽香度晓窗。
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
这首诗描绘了春江边花朵在晨光中绽放的美丽景象。首句“凝红湿翠媚春江”,以“凝红”和“湿翠”形容花朵与绿叶在晨露的滋润下显得格外娇艳,与春江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次句“残月幽香度晓窗”,则通过“残月”与“幽香”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晨光初照时,花香透过窗户弥漫开来,增添了几分诗意。
后两句“正恐枝头珠作颗,冷惊宿蝶去双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苞比作珍珠,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同时,“恐”字表达了诗人对花苞即将绽放的期待与担忧,担心它会像珍珠一样瞬间消失。而“冷惊宿蝶去双双”则描绘了当花苞绽放时,惊扰了栖息在枝头的蝴蝶,它们成双成对地飞离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生动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花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
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
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
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
所惭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
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
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
池有灵泉泉有龙,高僧深隐梵王宫。
云林百里如屏障,安乐山西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