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华山归,刈麦已大半。
自长安迤东,实美如火炭。
繄我返耕来,此麦才再见。
接岁禾不登,宝玉咸所贱。
周人重农食,特分田畯职。
公私积蓄繁,讵有旱乾棘。
春首饿莩多,朝廷甚忧恤。
今日得佳物,守护须谨饬。
黄金殪米下,其语殊谠直。
作诗告有位,国宝在稼穑。
我从华山归,刈麦已大半。
自长安迤东,实美如火炭。
繄我返耕来,此麦才再见。
接岁禾不登,宝玉咸所贱。
周人重农食,特分田畯职。
公私积蓄繁,讵有旱乾棘。
春首饿莩多,朝廷甚忧恤。
今日得佳物,守护须谨饬。
黄金殪米下,其语殊谠直。
作诗告有位,国宝在稼穑。
这首诗名为《观刈麦》,是明代诗人康海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华山归来后,看到麦田收割的情景,以及对农业重要性的感慨。
首句“我从华山归,刈麦已大半”,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刚刚从华山返回,此时麦田的收割已经进行了一大半。接着,“自长安迤东,实美如火炭”一句,以比喻的手法赞美了这片土地的肥沃和丰收景象,如同燃烧的炭火一般热烈。
“繄我返耕来,此麦才再见”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参与农耕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土地和农作物的深厚情感。“接岁禾不登,宝玉咸所贱”则反映了过去年岁中作物歉收的情况,珍贵的粮食被轻视,凸显出农业收成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周人重农食,特分田畯职”引用了周代重视农业的传统,强调了管理农田的责任重大。“公私积蓄繁,讵有旱乾棘”指出在良好的管理下,无论是公共还是私人储备都十分丰富,即使遭遇干旱等自然灾害,也能够应对。
“春首饿莩多,朝廷甚忧恤”描述了春季因饥荒导致的民众生活困苦,朝廷对此深感忧虑,体现了古代政府对民生的关注。“今日得佳物,守护须谨饬”表达了对当前丰收的珍惜,强调了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的重要性。
最后,“黄金殪米下,其语殊谠直”以“黄金殪米下”这一形象的比喻,强调了粮食的价值,同时“谠直”的语言表明了诗人对粮食安全的严肃态度。“作诗告有位,国宝在稼穑”则是诗人向有权势者发出的呼吁,强调国家的财富和稳定基础在于农业,希望他们能重视并妥善管理农业生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麦田收割的场景,表达了对农业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
君子务行道,仕隐非二途。
胡为斯世人,视如冰炭殊。
醉心轩冕场,如有桎梏拘。
放志丘壑间,自谓巢由徒。
俞君通济才,况乃世业儒。
端居岂傲世,宦游岂荣躯。
驸马王晋卿,好贤当代无。
闽徼开大藩,一夫宁向隅。
君方居幕下,赞画多良图。
俊彦集一时,青紫咸拖纡。
进取宁我心,慨然思莼鲈。
归来且慰意,山水亦足娱。
知己终未酬,明当戒仆夫。
秋风动征旆,朋从饯城郛。
三山邈天涯,兴至成斯须。
贱子亦感恩,未能效驰驱。
送君千里行,屏营当路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