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七》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其七》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荡荡天宽眼亦宽,区区笑尔井中观。

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

迅速年华榆燧改,槁枯世味蔗滓残。

绝怜棺粪纷纷梦,未必槐安果是安。

(0)
翻译
天空广阔无垠,眼睛也显得宽广,相比之下,你的见识就像井底之蛙。
船儿驶过异域,远离了毛发稀疏的人们,高楼依偎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带着几分凄凉。
时光飞逝如榆木燃烧,岁月的滋味只剩下渣滓,不再新鲜。
可怜那些纷繁的梦境,如同棺材中的尘土,未必能带来真正的安宁,或许槐安并非真正的安全。
注释
荡荡:形容天空或空间广大。
区区:形容微小,此处用来对比井底之见。
井中观:比喻眼光短浅。
狗国:比喻遥远或陌生的地方。
毛人:可能指外貌特征奇特的人。
牛郎织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情侣,象征遥远和浪漫。
榆燧:古代计时工具,代指时间流逝。
槁枯:形容事物干枯、衰败。
棺粪:比喻尘土或腐朽的事物。
槐安:原指槐树下的安逸,后引申为虚假的安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开篇"荡荡天宽眼亦宽,区区笑尔井中观"两句,通过对比天空的辽阔与井水的狭小,表达了诗人心胸的开阔和豁达。"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则是借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境。

中间两句"迅速年华榆燧改,槁枯世味蔗滓残"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皆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已经看淡的态度。"绝怜棺粪纷纷梦,未必槐安果是安"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认为即使生活在表面上看似平静安稳,但内心仍然难免有所牵挂和不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遒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借古喻今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楼枢密挽词二首·其二

岳镇巍峨幕府雄,紫青颐旨禀趋风。

布宣条目都无扰,求瘼慈祥概所蒙。

宾位樽罍人事改,影娥花月画堂空。

诸方故吏多才藻,撰纪徽嘉篆刻丰。

(0)

种药苗二首·其二种决明

闲居九年,禄不代耕。肉食不足,藜烝藿羹。

多求异蔬,以佐晨烹。秋种罂粟,春种决明。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三嗅不食,笑杜陵老。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决明虽良,何补于是。

自我知非,卷去图书。闭目内观,妙见自如。

闻阿那律,无目而视。决明何为,适口乎尔。

(0)

送刘道原学士归南康

大川倾流万物俱,根旋脚脱争奔徂。

流萍断梗谁复数,长林巨石曾须臾。

轩昂颠倒唯恐后,嗟子何独强根株。

三年一语未尝屈,拟学文举惊当涂。

心知势力非汝敌,独恐清议无遗馀。

扁舟岁晚告归觐,家膳欲及羞莼鲈。

隐居高节世所尚,挂冠早岁还州闾。

纷纭世事不著耳,得失岂复分锱铢。

投身固已陷泥滓,独立未免遭沾濡。

君归左右识高趣,牛毛细数分贤愚。

(0)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其十二

春旱麦半死,夏雨欣及时。

出郊视禾田,父老有好辞。

秋阴结愁霖,似欲直败兹。

冥冥人天际,影响良不疑。

精诚发中禁,悯默非有欺。

鸡号日东出,乃令民信之。

(0)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子嗟丘中亲艺麻,邵平东陵亲种瓜。

公今归去事农圃,亦种洛阳千本花。

修篁绕屋韵寒玉,平泉入畦纡卧蛇。

锦屏奇种斸岩窦,嵩高灵药移萌芽。

城中三月花事起,肩舆遍入公侯家。

浅红深紫相媚好,重楼多叶争矜誇。

一枝盈尺不论价,十千斗酒那容赊。

归来曳履苔径滑,醉倒闭门春日斜。

车轮班班走金毂,印绶若若趋朝衙。

世人不顾病杨绾,弟子独有穷侯芭。

终年著书未曾厌,一身独乐谁复加。

宦游嗟我久尘土,流转海角如浮槎。

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

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靴。

(0)

送董扬休比部知真州

奏课西南最,分符江海冲。

往来观惠术,蟠错试馀锋。

文字从堆案,樽罍强解容。

金山只隔水,时复听晨钟。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