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房沛泽未全消,蒿目流民叹不毛。
万户尽资农部食,诸君谁念圣躬劳。
犹传淮泗河防亟,又报荆吴米价高。
天末逐臣如鴳鼠,惊心先在甬江皋。
宣房沛泽未全消,蒿目流民叹不毛。
万户尽资农部食,诸君谁念圣躬劳。
犹传淮泗河防亟,又报荆吴米价高。
天末逐臣如鴳鼠,惊心先在甬江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所处时代因春雨过多导致家乡水源紧张的情况。首句"宣房沛泽未全消"暗示了先前雨水充沛,但并未充分储存;"蒿目流民叹不毛"表达了诗人对流离失所的百姓的同情,他们生活困苦,土地贫瘠。
接下来的诗句"万户尽资农部食,诸君谁念圣躬劳"揭示了社会上层对农民疾苦的忽视,尽管粮食供应紧张,官员们似乎并未关心皇帝的辛劳。"犹传淮泗河防亟,又报荆吴米价高"进一步强调了淮泗地区防洪任务紧迫以及荆吴地区粮价飙升的问题。
最后,诗人自比为"天末逐臣如鴳鼠",寓言自己身处偏远之地,如同小鸟般渺小,内心忧虑却远及"甬江皋",表达了他对国家大局的深深关切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叹。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代社会问题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惊起草堂寒气晚,海阳潮水到床头。
寄掩白云司,蜀都高卧时。
邻僧照寒竹,宿鸟动秋池。
帝诵嘉莲表,人吟宝剑诗。
石渠流月断,画角截江吹。
闲出黄金勒,前飞白鹭鹚。
公心外国说,重望两朝推。
静藓斜圭影,孤窗响锡枝。
兴幽松雪见,心苦砚冰知。
缘杖虫声切,过门马足迟。
漏残终卷读,日下大名垂。
平碛容雕上,仙山许狖窥。
数联金口出,死免愧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