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父如天地,虽逃安所之。
可怜共世子,死不恨骊姬。
君父如天地,虽逃安所之。
可怜共世子,死不恨骊姬。
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诗人刘克庄的《杂咏一百首》中的第十三首,表达了深沉的悲哀与无奈。"君父如天地",将君主与父亲比作广大而不可逃脱的自然界,强调其权威与影响力之巨大。"虽逃安所之",意指即便是想逃离这份重压,也不知该向何处寻求避难之所。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君父的敬畏和无从选择的心情。
接下来的"可怜共世子"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那些与自己同時代、同命运的人(即“共世子”)感到悲哀。他们如同诗人一样,面临着无法逃脱的生存困境。而"死不恨骊姬",则是说这些人在生命终结之时,也不会怨恨那位古代著名美女骊姬。这暗示了即便是在死亡边缘,这些人的命运亦如同被操控,连最后的哀求与怨恨也无法有所表达。
这四句诗语言简练而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在权力面前的渺小无助,以及对生活苦难的感慨。通过对君父、同时代人的共鸣以及生命最后尊严的丧失,刘克庄以其特有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存境遇图景,让人读之不禁生发出深深的思考。
沈郎清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躞蹀身轻山上走,欢呼船重醉中归。
舞腰似雪金钗落,谈辩如云玉麈挥。
忆在钱塘正如此,回头四十二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