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这两句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收录在《东坡杂著》中。诗中的“城中太守”指的是官居高位的人物,而“林下先生”则隐喻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涉足官场的心态。
“若向庵中觅光禄”,这里的“庵”指的是佛寺或道观,“觅光禄”则是寻找荣华富贵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无奈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
“雪中履迹镜中真”,此句运用了鲜明的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脚印比作雪地中的足迹,将心灵的纯洁比作镜中的映像。这里,雪的地面可以看作是清冷无染的环境,而履迹则象征着诗人在这世界中留下的痕迹;“镜中真”则形容心灵的明净和真实,如同镜子一般能够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内心世界的纯洁自守。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远情怀。
山侗谨劝,名利人人。只知富贵安身。
岂悟吾门一著,出世根因。
虎龙交驰凤阙,更无中、婴姹成亲。
谁信道,并不忓凡俗,夫妇婚姻。
金木三般问隔,用玄机斡运,混合成真。
顿觉男儿怀孕,不神而神。
性命不由天地,自心知、永占长春。
神光灿,跨云归,参礼洞宾。
持功打坐,礼上哦吟。餐霞辟谷看经。
符水精专存想,嗽咽劳形。
多迷房中之术,服还元、水火为凭。
且不罪,这般般功法,错了修行。
若悟无为大道,绝攀援爱念,喜怒尘情。
意静心清精秘,气结神凝。
自然性停命住,起真慈、功行双成。
金童诏,便携云跨凤,得赴蓬瀛。
人喜生儿,谁知替你,被他夺了精神。
系伊心意,唯恐不成人。
养大留心何处,惜妻男、忘了伊恩。
休惆怅,闻身强健,别觅个良因。
怡然离苦海,断情割爱,绝虑忘尘。
访云朋霞友,月伴风邻。
讲论长生久视,通玄妙、固蒂深根。
金丹结,功成行满,跨鹤去朝真。
无涯火院,如牢如狱。气财酒色拘束。
万苦千辛,来往波波碌碌。
因悟回光返照,叹从前、冤苦不足。
说不得,便放声痛哭,痛哭痛哭。
今日十分识破,妻男是,冤家债主厮督。
有甚因情,不可与他相逐。
既没攀援爱念,觉心清、易调金木。
神光灿,是大罗,仙福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