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光禄庵二首·其二》
《光禄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城中太守的何人,林下先生非我身。

若向庵中觅光禄,雪中履迹镜中真。

(0)
注释
城中:指城市或官府。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林下:指退隐山林,不仕的隐士。
先生:对有学问或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非我身:不是指我自己。
庵中:指僧人居住的小屋,也泛指简朴的住所。
光禄:古代官职,掌管祭祀和膳食。
雪中履迹: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
镜中真:如同镜子般清晰可见的真实。
翻译
城中的太守是谁呢?
隐居山林的先生并非我本人。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收录在《东坡杂著》中。诗中的“城中太守”指的是官居高位的人物,而“林下先生”则隐喻诗人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愿涉足官场的心态。

“若向庵中觅光禄”,这里的“庵”指的是佛寺或道观,“觅光禄”则是寻找荣华富贵之意。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无奈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自嘲。

“雪中履迹镜中真”,此句运用了鲜明的比喻手法,将自己的脚印比作雪地中的足迹,将心灵的纯洁比作镜中的映像。这里,雪的地面可以看作是清冷无染的环境,而履迹则象征着诗人在这世界中留下的痕迹;“镜中真”则形容心灵的明净和真实,如同镜子一般能够照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场与隐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以及内心世界的纯洁自守。苏轼在这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远情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浪淘沙令

和气欲超升。寒色沈凝。清凉内爽亦能腾。

却被外炎相伏定。春冷秋蒸。

阴照复阳登,阳喜阴增。人当衰处转夸能。

天欲明而仍暂暗,祸福交承。

(0)

捣练子

重阳子。全真理。阴阳颠倒怎生使。啰哩凌,哩啰凌。

这头行,那头止。冲和上下分明是。啰哩凌,哩啰凌。

(0)

满庭芳.赠湖口王先生

山侗谨劝,名利人人。只知富贵安身。

岂悟吾门一著,出世根因。

虎龙交驰凤阙,更无中、婴姹成亲。

谁信道,并不忓凡俗,夫妇婚姻。

金木三般问隔,用玄机斡运,混合成真。

顿觉男儿怀孕,不神而神。

性命不由天地,自心知、永占长春。

神光灿,跨云归,参礼洞宾。

(0)

满庭芳.赠姜师兄

持功打坐,礼上哦吟。餐霞辟谷看经。

符水精专存想,嗽咽劳形。

多迷房中之术,服还元、水火为凭。

且不罪,这般般功法,错了修行。

若悟无为大道,绝攀援爱念,喜怒尘情。

意静心清精秘,气结神凝。

自然性停命住,起真慈、功行双成。

金童诏,便携云跨凤,得赴蓬瀛。

(0)

满庭芳

人喜生儿,谁知替你,被他夺了精神。

系伊心意,唯恐不成人。

养大留心何处,惜妻男、忘了伊恩。

休惆怅,闻身强健,别觅个良因。

怡然离苦海,断情割爱,绝虑忘尘。

访云朋霞友,月伴风邻。

讲论长生久视,通玄妙、固蒂深根。

金丹结,功成行满,跨鹤去朝真。

(0)

满庭芳

无涯火院,如牢如狱。气财酒色拘束。

万苦千辛,来往波波碌碌。

因悟回光返照,叹从前、冤苦不足。

说不得,便放声痛哭,痛哭痛哭。

今日十分识破,妻男是,冤家债主厮督。

有甚因情,不可与他相逐。

既没攀援爱念,觉心清、易调金木。

神光灿,是大罗,仙福仙福。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