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二》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

(0)
注释
无限:形容数量众多,没有边界。
青山:青翠的山峦。
散不收:形容山多得无法尽数。
云奔浪卷:比喻云彩飘动如同波涛翻滚。
帘钩:窗帘上的挂钩,这里代指视线所及之处。
直将:直接把……作为。
眼力:视力,引申为观察力。
疆界:边界,这里指视野的极限。
何啻:岂止,不止。
人间万户侯:指有权势的大人物,这里喻指拥有广阔视野的人。
翻译
无边的青山无法全部收揽
云彩奔腾如浪,卷入帘钩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胸怀壮志的情感。

“无限青山散不收”一句,以宏阔的视角展现了连绵不绝的青山,这些山川如同天然的宝藏,不可收集,也无法穷尽,体现了一种超越凡尘、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云奔浪卷入帘钩”则描绘了云雾在高空中迅疾流动,宛如波涛般汇聚并卷入屋内的帘钩之中。这幅景象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激荡。

“直将眼力为疆界”一句,诗人以自己的视线为界限,意在表明个人的认知边界是由自己决定的。这里有种超越时空、自主划定个人精神领域的豪迈情怀。

最后,“何啻人间万户侯”则更深一步地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何啻”意为何需,表达了一种对普通人追求权位和财富看似不屑一顾的淡泊之情。这里所谓“万户侯”,指的是拥有广大领地和众多人口的豪门显贵,而诗人则不为这些世俗的荣华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胸怀宽广的情操。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消闷三首·其二

不解忧心旦夕忡,芳型如在思何穷。

试看古圣先贤辈,只在人情天理中。

(0)

奉皇太后登岱麓

十八盘前候大安,天门双辟倚栏干。

万年王母会仙母,此日和鸾接彩鸾。

云看吐吞成幄幔,辇教扶掖度㠝岏。

南山献寿无须比,宝算崇齐泰岳端。

(0)

祀少皞陵

徙都传曲阜,践祚忆穷桑。

克缵三皇后,宏开五帝庆。

建官遵鸟纪,举德以金王。

名与乾坤永,功同日月光。

藐子承后统,积悃谒云阳。

言念大渊盛,瞠乎已望洋。

(0)

杏二首·其二

乍见蓬莱种,云英烂四邻。

平添二月景,又度一年春。

好处偏遮马,客中亦可人。

不无生护惜,数日足风尘。

(0)

杏二首·其一

岂于桃妒色,爱傍柳为邻。

小别园亭趣,来看齐鲁春。

嫣然标画意,默尔待诗人。

指日缁帷畔,吾当仰后尘。

(0)

涿鹿览古

燕云易水带晴川,涿鹿城南亸客鞭。

村指楼桑闻剩碣,河疏挟活始通船。

道元故宅询遗老,子干荒墟霭暮烟。

省识同然公道在,千秋名胜以人传。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