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易水带晴川,涿鹿城南亸客鞭。
村指楼桑闻剩碣,河疏挟活始通船。
道元故宅询遗老,子干荒墟霭暮烟。
省识同然公道在,千秋名胜以人传。
燕云易水带晴川,涿鹿城南亸客鞭。
村指楼桑闻剩碣,河疏挟活始通船。
道元故宅询遗老,子干荒墟霭暮烟。
省识同然公道在,千秋名胜以人传。
此诗《涿鹿览古》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涿鹿一带的历史遗迹与自然风光,充满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人文情怀。
首联“燕云易水带晴川,涿鹿城南亸客鞭”,开篇即以燕云、易水、晴川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辽阔壮丽的画面,同时点明了地点——涿鹿城南,暗示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其中,“亸客鞭”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行旅之人轻缓的动作,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
颔联“村指楼桑闻剩碣,河疏挟活始通船”,进一步深入描述了涿鹿地区的地理特征和历史遗迹。楼桑,可能是指古代的村落或庙宇,剩碣则可能是残存的碑石,暗示着这里曾有过丰富的历史文化。河疏挟活,描绘了河流的蜿蜒曲折,以及由此带来的交通便利,体现了古人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社会经济的智慧。
颈联“道元故宅询遗老,子干荒墟霭暮烟”,转而聚焦于历史人物的故居与遗迹。道元、子干,分别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通过询问遗老,诗人试图探寻这些人物留下的痕迹,感受历史的温度。荒墟霭暮烟,则是通过对废弃村落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省识同然公道在,千秋名胜以人传”,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与人文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尽管时间流逝,但历史中的人物与事件依然具有永恒的价值,它们通过故事、传说等形式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与敬仰的对象。这一句不仅升华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传承与人文精神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涿鹿地区的历史风貌与人文底蕴,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少年观书如观火,偏傍点画推细琐。
年老双目渐昏眊,睻目空花飞朵朵。
临池未写意已疲,展卷欲诵眉先锁。
叆叇何物乃尔神,能使精力还故我。
两片轻冰彻底明,满轮蟾影凌虚堕。
鲁鱼豕亥辨毫釐,大似燃犀走轻舸。
朝朝铅椠那辞劳,夜夜校仇犹自果。
我笑杜陵对佳节,看花常愁雾中坐。
又笑东坡观细字,向龙乞水计何左。
至宝无由持赠之,若令一见应许可。
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
多时相失万里云,忽又相逢不相顾。
吁嗟吾辈有底忙,怅好年华此愁度。
君饮新安水,我客钱塘城。
风岩水穴每独往,此间但恨无君行。
君下严陵滩,我上富春郭。
日日看山不见君,咫尺烟波已成错。
卸装孤馆开君书,知君去才三日馀。
君行尽是我行处,一路见我题诗无。
吴山越水两迎送,今夜追君惟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