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其二》。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和对现实的无奈。
“江家旧池台,修竹围一尺。” 这两句描绘了一处被精心修缮的园林景象,其中“江家”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家族或者地点,“旧池台”则是对那里的古老池塘和高台的记忆。“修竹围一尺”则表现了主人对于这片竹林的珍视,每一寸土地都被精心照料。
“归来万事非,惟见秦淮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归来后对一切事物都已改变的感慨,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清澈如故。这里的“秦淮”指的是南京附近的一条河流,它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地方。
“平生痛饮处,遗墨鸦栖壁。”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片段和他对文学创作的痕迹。“平生痛饮处”可能指的是诗人过去喜爱饮酒之地,而“遗墨鸦栖壁”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墨迹,就像乌鸦停歇在墙壁上一样。
“西来故父客,金印杂鸣镝。” 这两句中,“西来故父客”可能暗示了诗人的亲人或是精神导师的到来,而“金印杂鸣镝”则形容了一种权威与力量的象征。
“三槐老更茂,花絮春寂寂。”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其中“三槐老更茂”表达了时间流逝但树木依旧繁盛,“花絮春寂寂”则描写了春天中花瓣轻柔如絮,环境宁静。
“中微未可料,家庙藏赤舄。” 这两句中的“中微未可料”表达了一种对未来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感慨,而“家庙藏赤舄”则可能指的是家族祠堂中保存着的某种秘密或是传家宝物。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情感和他对于生活变迁的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