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三首·其三》
《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三首·其三》全文
明 / 顾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浩荡平桥饮,留连落月西。

衣冠洛阳社,风物武陵溪。

远泛移龙窟,高吟振鸟栖。

不知今夜景,能使几人迷。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八月十三夜与文济时范质甫城西泛舟达秦淮三首(其三)》描绘了一幅秋夜泛舟的宁静而诗意的画面。首句“浩荡平桥饮”展现了夜晚在宽阔的平桥上畅饮的豪情,水面波光粼粼,映照着明亮的月色。接着,“留连落月西”写出了诗人与友人沉浸于美景中,不舍得让西落的月亮离开。

“衣冠洛阳社”暗指他们如同古代洛阳的名士聚会,显示出文人雅士的风度和对文化的向往。而“风物武陵溪”则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意境,暗示了他们身处的环境清幽,如桃花源般美好。

“远泛移龙窟”进一步描绘了舟行之远,仿佛进入了神秘的龙潭,增添了神秘感。最后两句“高吟振鸟栖,不知今夜景,能使几人迷”,诗人高声吟诵,连飞鸟也为之停歇,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深深迷醉,同时也流露出对能与知己共享此景的庆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次月夜泛舟的诗意旅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文人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作者介绍
顾璘

顾璘
朝代:明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猜你喜欢

菩萨蛮·其三

珠灯红孕相思句。相思有翼还飞去。黄竹赠湘君。

江干双泪痕。华鬘天自碧。抱定怀中月。

愁压采旄低。洛川归路迷。

(0)

采桑子.为顾起潜题宋宝庆复泉井栏。余旧居吴郡杉渎桥,有咸淳亨井栏,曾见之于金石著录。故末章及之。丽娃乡亦井栏中语

娃乡人去苔空绿,功德庄严。翠墨循环。

知是南朝第几泉。小桃风绰双屏冷,杉渎桥边。

曾照朱颜。一别金阊十五年。

(0)

忆江南

儿时忆,春日永慈闱。

每作娇痴依母膝,偶思问字揽儿衣。色笑总无违。

(0)

汉宫春.吾家海山仙馆在半塘荔子湾,为南汉昌华苑故址。从伯祖德舆公别业也。水榭风廊,迤迟十数里。中有碧璜,乃仿西湖三潭印月,辟七塘而成者。余足迹遍吴越,曾瞻内苑昆明湖,所称名园未之能及。今人事沧桑,时移景易,维舟凭眺,只余百顷荒塘,荷花送晚耳。夏鸣之、田石友所绘二图犹在友人家。时假披览,尚可指其一二胜概。辛未消夏,偶怀故乡,为拈此调

零落神山,认昌华故苑,丹荔湾头。

荒塘绿荷涨晚,荡夏成秋。

三潭印月,比西湖、潮定风柔。

都换了、断桥废馆,画图收拾芳洲。

回眄海桑全幻,便齐云结绮,曾几来游。

乌衣旧时堂榭,让与閒鸥。

金题锦贉,有丛书、人去名留。

吾老矣,青蓑办否,归时重理渔舟。

(0)

踏莎行.同社诸子宴余与月子于小同春阁,分得鸟字

粉镜交鸾,文窗了鸟。暖红吹度花多少。

春人真不负良宵,燕莺分付休惊晓。

唤姐桃根,同心苏小。兰襟博得玫瑰笑。

明珠十斛掷当筵,听歌只惜人将老。

(0)

木兰花慢.七夕偶述

又秋期似旧,惊心事,倩谁商。

忆年年佳约,兰闺瓜果,同炷炉香。韶光。

等閒过眼,便人间、天上信茫茫。

愿乞仙槎渡我,琼台去挹风裳。空房。未忍理瑶箱。

钿盒枉收藏。算半钩凉月,一枝残烛,照尽凄凉。

啼螀。劝人觅句,怕追寻、重断旧回肠。

不待双星卧看,呼鬟悄掩红窗。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