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杨枝作絮飞。为怜离别点春衣。
烟痕眉翠两依依。
忆远书多江燕少,倚阑人瘦杏花肥。
绣檀回枕梦华非。
三月杨枝作絮飞。为怜离别点春衣。
烟痕眉翠两依依。
忆远书多江燕少,倚阑人瘦杏花肥。
绣檀回枕梦华非。
这首《浣溪沙》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俞陛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离别的凄美画面。
首句“三月杨枝作絮飞”以春天三月的杨树飘絮起笔,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接着,“为怜离别点春衣”,诗人借物抒情,将离别的感伤融入到对春衣的怜惜之中,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恋人的深情与不舍。
“烟痕眉翠两依依”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离人的眉眼比作烟雾中的痕迹,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两依依”二字,既指离人的眉眼,也暗含了诗人与对方情感上的相互依恋。
接下来,“忆远书多江燕少,倚阑人瘦杏花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诗人通过对比“忆远书多”与“江燕少”的景象,以及“倚阑人瘦”与“杏花肥”的对比,展现了离别后思念之深与身体之瘦,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
最后,“绣檀回枕梦华非”一句,以梦境的虚幻反衬现实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现实离别的无奈。绣檀回枕,本是温馨的象征,但在梦中却非现实,暗示了离别后的孤独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离别之痛与春日美景的交织,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爽气深秋彻九霄,凭高眼界迥寥寥。
凄风但可开黄菊,零露行庆到蓼萧。
盖山限华夷,夷水不得出。
涧壑相奋撞,竟朽此山骨。
想其初洞达,借势有神物。
臂开青石壁,黤黮乌龙窟。
奔流成长溪,岩洞寒突兀。
秉烛千步游,怪景才仿佛。
华发结乳顶,空翠谁扫拂。
石田耕未熟,石鼓响不没。
灵仙眇羽化,古庙凛纡郁。
我来庚伏初,弄水解缨绂。
清甘流渴肺,妙听含钟律。
两腋御泠然,回产叹飘忽。
不用登临趣,凭高心重催。
庞公勤上冢,束晳更循陔。
羊枣终身慕,莪蒿鞠子哀。
年年拜寒食,岂但数云来。
秀色参差千万端,浩然无碍碧天宽。
上人若见相齐处,试与凭栏指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