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
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
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
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
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
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登临纵目,对川原绣错,如襟接袖。
指点十三陵树影,天寿低迷如阜。
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
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
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
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
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
此诗《念奴娇·登旸台山绝顶望明陵》由清代词人王鹏运作于19世纪。全词以登高远眺之景为背景,抒发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感慨。
开篇“登临纵目”,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川原如锦绣般错落有致,仿佛衣袖相接。接着“指点十三陵树影”,点明所望之处为明朝诸帝陵寝所在之地,天寿山的陵墓群低矮如土丘,透露出历史的沧桑感。随后,“一霎沧桑,四山风雨,王气消沈久”一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王朝更迭带来的变化,山中风雨象征着历史的动荡。
“涛生金粟,老松疑作龙吼”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中景象,金粟般的波涛与老松的声响,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历史的回响。接下来,“惟有沙草微茫,白狼终古,滚滚边墙走”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历史的痕迹,白狼河畔的边墙在风沙中蜿蜒,象征着古代战争的遗迹。
“野老也知人世换,尚说山灵呵守”两句,通过老农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历史变迁的思考,山灵似乎在守护着这片土地与历史的记忆。最后,“平楚苍凉,乱云合沓,欲酹无多酒”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日图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出山回望,夕阳犹恋高岫”则以夕阳眷恋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