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界印,印诸善根。以平等印,普印诸业。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以平等印,普印诸业。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观世音赞》第六首,以赞颂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为主题。诗中运用象征和比喻,表达了观音菩萨的广大法力和对众生的普度之愿。
"以法界印,印诸善根",形象地描绘观音菩萨以佛法无边的印记,印证并滋养众生的善念和善行;
"以平等印,普印诸业",强调菩萨以平等心对待所有众生,不论善恶都能给予救赎和启示;
"八万四千母陀臂,诸佛承我称提力",比喻观音菩萨的慈爱如母亲般庇护众生,连诸佛也依赖她的力量;
"八万四千清净眼,众生依我成正觉",表示观音菩萨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引导众生走向觉悟之路;
"补陀岩下白花风,月照海漩三昧底",描绘出观音菩萨居住的补陀山下的宁静景象,以及她深沉的禅定境界,如同月光照亮海面的漩涡。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观音菩萨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以及她对众生的慈爱与智慧,体现了佛教中观音菩萨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一片松阴,半庭梧叶,纵横占满空阶。
授衣时节,砧响隔墙来。
渐老懒亲刀尺,褰帘望、秋色佳哉。
真难料,千馀里外,来看木樨开。
叹阎浮狭小,斗争坚固,利嫁名媒。
怕胸中块垒,辜负新醅。
但使逍遥鹏鴳,知何事、荏苒萦怀。
高楼晚,孤鸿别浦,乡思忽相催。
秋江水浅红蕖落,寒英又遍江岸。
画船歌歇,西风渐紧,绮罗重换。鸳鸯拆散。
但留得、寥天一雁。带衰杨、萧疏几线,杳杳斜阳晚。
那更新霜溅,渡萧辰、恁般清怨。
溪花落尽,剩娉婷、尚疑人面。
待插银瓶,怕憔悴、愁颜莫展。
更伊谁、无情酒盏向汝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