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怀伟公》
《怀伟公》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岁暮怜君匹马轻,干人未免仗才名。

三丧何处求蒿里,十口无归在穗城。

处处山川含剑气,年年市井有箫声。

艰难我亦频为客,白首栖迟尚未成。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的《怀伟公》。诗中以“岁暮”开篇,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沧桑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伟公离别之感伤。接着,“匹马轻”描绘了伟公独自远行的形象,体现了他不畏艰难、独立自主的性格。“干人未免仗才名”,则流露出对伟公才华的赞赏和对其遭遇的同情。

“三丧何处求蒿里,十口无归在穗城。”这两句通过描述伟公亲人离世、家庭破碎的境遇,展现了其生活的艰辛与悲苦。蒿里,古代指葬地,此处借指死亡之地,形象地表现了伟公失去亲人的痛苦。而“十口无归在穗城”则说明伟公在穗城这个陌生地方,面对着十口之家无人照料的困境,生活充满了挑战。

接下来,“处处山川含剑气,年年市井有箫声。”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伟公身处的环境充满险恶(山川含剑气),另一方面又暗示了他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市井有箫声,可能象征着他在逆境中仍能保持乐观与坚持)。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也深化了对伟公性格的理解。

最后,“艰难我亦频为客,白首栖迟尚未成。”诗人在此自比,表达了自己与伟公相似的经历——频繁漂泊,年华老去却事业未成的感慨。这一句既是对伟公现状的同情,也是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伟公生活境遇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月上

朗月上东园,照见梨花白。

裴回东阑下,花月同一色。

飘飘素霓裳,可望不可即。

思欲折琼芳,佳期綵云隔。

(0)

东园漫兴十二首·其八

炙背坐东轩,思欲献天子。

由来山野人,所寓敬而已。

安知九重天,阳春被遐迩。

愿颂康衢谣,相从葛天氏。

(0)

五里见一堠

五里见一堠,十里见一亭。

依依道傍树,相送复相迎。

相迎数劝酒,相送重回首。

富贵贫贱交,孰不念亲友。

送者日以远,迎者日以亲。

梦中不识路,何由见故人。

前者送卿去,系马长安树。

今日复来迎,不闻归马声。

别情何草草,泪满长安道。

昔如三春花,今为断根草。

草枯还再生,花落还再荣。

悲哉二三子,一去无音形。

(0)

九日登九天阁三首·其三

朝披碧瑶簪,夕登紫极房。

绮云纷郁郁,龙汉郁苍苍。

游神九霄外,恍忽觐虚皇。

相从赤松子,乃有韩张良。

安知千载后,跨鹤重来翔。

(0)

和悼亡二首·其一

梦觉西窗泪暗流,不堪春尽独登楼。

蛛丝度过萦罗幌,燕子飞来上玉钩。

心事不随蕉叶展,泪痕更比烛花稠。

从今不傍阑干角,曾倚琼肩对月讴。

(0)

重游柏塔寺有感

曾伴衰翁宿上房,海榴树下挂诗囊。

白云隔洞迷鸡犬,翠竹摧梢失凤凰。

灵籁声回惊殿铎,雨花香散满禅床。

远公化去谁同话,月落空庭塔影长。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