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岳伯度初经,岭海江山尽效灵。
遂有祝融开寿域,即看南斗避文星。
弧光每向秋分见,台色遥依紫极明。
再拜峰头深一祝,半为知己半苍生。
清朝岳伯度初经,岭海江山尽效灵。
遂有祝融开寿域,即看南斗避文星。
弧光每向秋分见,台色遥依紫极明。
再拜峰头深一祝,半为知己半苍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渐逵为寿张蒙溪方伯初度所作。诗中以“清朝岳伯度初经,岭海江山尽效灵”开篇,描绘了岳伯度初经岭海,江山为之增色的壮丽景象,暗喻寿张蒙溪方伯初度之喜,如同岳伯度之于江山,为地方带来繁荣与福祉。
接着,“遂有祝融开寿域,即看南斗避文星”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祝融和南斗星,表达了对寿张蒙溪方伯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如同祝融一般,开启长寿的领域,同时也能像文星一样,引领地方文化与学术的发展。
“弧光每向秋分见,台色遥依紫极明”则进一步描绘了在特定时节,如秋分时分,寿张蒙溪方伯的光辉如同弧光般显现,而他的形象则仿佛与天上的紫极相映成辉,象征着他的智慧与品德如同星辰般耀眼。
最后,“再拜峰头深一祝,半为知己半苍生”表达了诗人对寿张蒙溪方伯的深厚情感,既有对他的个人尊敬,也包含了对广大民众的关怀,希望他能够成为民众的知音,同时也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既展现了对寿张蒙溪方伯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与期待。
切肉作羹,母呼进菜。侍侧劝餐,母匕不再。
獭能报本乌返哺,夕膳晨羞阙供具。
母曰汝贫,毋以我故。加豆盈觞,匪行我素。
俄焉空庭感风树,为丰为啬总不御。吁嗟乎!
儿无母哺哺于儿,抚兹怀棬双泪垂。
我友有子称小凤,少岁六经熟磨砻。
忘身竟以死孝传,千古人伦作桴栋。
孝子陈情救乃翁,乃翁得旨还天中。
昨岁母殡值邻火,扑灭不觉麻衣红。
麻衣红,不可褫,宁死肯任母殡毁。
头焦额烂肤不完,殡宫获全孝子死。
孝子曾补《两笙》诗,《南陔》《白华》有新词。
居身洁白守庭训,循陔乃厄南宫离。
我闻客位之殡涂且肂,攒至西序预火备。
此礼废坠千百年,致令孝子蹈炎炽。
我友哭子几丧明,邦人请旌留孝名。
登危临深古所戒,成仁取义非过情。
读书要在持大节,至行煌煌如火烈。
旌庐令典金石光,精神不逐劫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