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群圣本宗元,派出新枝尽子孙。
翻笑世儒痴自异,错将苗孽作根源。
六经群圣本宗元,派出新枝尽子孙。
翻笑世儒痴自异,错将苗孽作根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传统与创新、正统与异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六经群圣本宗元”开篇,强调了儒家经典作为中华文化根基的重要性,将其比喻为“圣人”的宗元,象征着源头与正统。
接着,“派出新枝尽子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从经典中衍生出的各种学说和思想,如同圣人之下的后代,各自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这既是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肯定,也暗示了不同流派之间的联系与脉络。
然而,诗人的视线并未停留在对传统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世儒”的批评。“翻笑世儒痴自异”,这里的“世儒”可能指的是那些未能正确理解或误判文化发展脉络的人,他们错误地将某些非主流的观点或新兴的思想视为“苗孽”,即认为它们是偏离正轨的异端,而忽视了这些新枝同样植根于古老的文化土壤之中,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错将苗孽作根源”则直接点明了这种误解的危害,即错误地将非主流或新生事物视为文化的源头,而忽略了真正传承自经典的正统力量。这种观点不仅割裂了历史与现实的连续性,也阻碍了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创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传统与创新、正统与异端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盲目排外或过度推崇新潮现象的警醒。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文化多样性时,应保持开放的心态,既尊重传统,又不忽视创新的价值,从而促进文化的健康繁荣。
桂林当日如春煖,花木清妍差可款。
主人好事玉泉香,行客留题锦囊满。
桂林今日如冰寒,颓垣坏壁他人管。
穷冬莫赠范叔袍,过午谁饷子桑饭。
君不见李家偃月堂,金鱼玉佩鸣丁当。
冰山一倒扶不起,月固无恙堂已荒。
又不见董家藏金坞,翠幕珠帏贮歌舞。
谁知当时赏心事,不救后来燃脐苦。
请君听我吟桂林,悲欢成败更相寻。
人生富贵如邮传,古往今来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