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竹杖化龙图》
《题竹杖化龙图》全文
明 / 邱云霄   形式: 古风

昔日长房有仙骨,兴落壶公白云窟。

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

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

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

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

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

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

丰城宝剑出狱中,一跃延津云气黑。

由来变化多如此,费公竹杖何须惜。

君不见南阳有卧龙,草庐未顾居人群。

又不见傅岩之版筑,起向商家作霖雨。

信是人龙自有真,尘埃物色竟何人。

达人隐头角,独抱阳之精。

屈信顺化理,呼吸生风云。

绘工未必能图画,直令千古照汗青。

(0)
鉴赏

这首明代邱云霄的《题竹杖化龙图》描绘了一幅神奇的画卷,以竹杖化龙为主题,寓言深远。首句“昔日长房有仙骨”,借古代仙人长房之名,暗示竹杖具有非凡的灵性。次句“兴落壶公白云窟”则描绘了竹杖的来历,仿佛来自仙人壶公所居的白云洞穴。

“别时相赠绿玉杖,骑度青山梦恍惚”两句,通过赠杖与骑杖过山的场景,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归来投杖葛陂去,烟波浩渺灵光发”描绘了竹杖在葛陂投掷后,散发出神秘的灵光,预示着变化的开始。

“回惊天际翻玉涛,神龙隐隐云端没”描绘了竹杖化龙的壮观景象,如同翻腾的玉浪和隐没于云端的神龙,令人惊叹。诗人接着感慨:“吁嗟数尺青琅玕,根缠风雪生光寒”,强调竹杖虽小,却蕴含坚韧与不凡。

“异物自有鬼神护,终当远去非人间”表达了对竹杖化龙这一超自然现象的敬畏,认为它将远离尘世,进入另一个神秘的世界。接下来,诗人以“织梭入网无人识,雷雨晦暝起空壁”比喻竹杖的隐秘变化,暗示其非凡力量。

最后,诗人以历史典故收尾,提到丰城宝剑和诸葛亮、傅说等人物,强调人龙之才的潜藏与显现,以及达人的隐逸与顺应自然之道。整首诗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展现了竹杖化龙图的奇幻与哲理。

作者介绍

邱云霄
朝代:明

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凌汉,号止山,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官柳城县知县。
猜你喜欢

用斯远韵寄赵湖州三首·其一

窜迹穷阎底,求交四海中。

为怀黄阁老,长咏白蘋风。

远禄宁堪藉,吾身未适终。

何山道场麓,政尔属君公。

(0)

归途

篮舆伊轧又前村,何许风来洗睡昏。

木落尽还山面目,旱深穷见水根源。

相逢负担皆征利,难觅隐居躬灌园。

归路苦长行易倦,断鸦残月记松门。

(0)

韦南雄惠酒六尊以诗谢之

叩门何处远行人,撩乱鸡飞犬吠邻。

信有青州六从事,讵多驿使一枝春。

经秋未愈文园病,晚岁更馀扬子贫。

愧是无诗堪每诵,意中殊觉丈人真。

(0)

子进昆仲俱和寄怀三诗复次韵·其一

此山祇合便终焉,底用心劳学计然。

贫贱已安身外事,功名宁顾俗间缘。

旧游要纪东南胜,有句须从甲乙编。

闲向晴窗遮老眼,亦堪时伴结跏禅。

(0)

简俞尉

世人往往嗜甘言,正味多嫌橄榄严。

寄我要须并海物,花猪顿顿饭难厌。

(0)

寄毛伯明李叔器及康叔临二首·其一

日日江头闻鼓声,问船云作岳州行。

如闻风便一日尔,我乃终年怀友生。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