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晓。
披衣坐虚堂,缺月犹皎皎。
扬泉漱寒冽,激齿冰雪绕。
百体喜坚壮,万象觉情悄。
簪履事朝谒,神魂飞窅渺。
龛灯蚌珠剖,炉穗玉绳袅。
浮念恍已消,真庭谅非杳。
须臾霁霞起,赫奕射林表。
高树引凉蝉,深枝啅栖鸟。
二虫彼何为,逐动自纷扰。
悠悠天宇内,岂复论大小。
覆盎舞醯鸡,浓昏恣飞绕。
定知达观士,方寸常了了。
世无陶靖节,此乐知者少。
梦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晓。
披衣坐虚堂,缺月犹皎皎。
扬泉漱寒冽,激齿冰雪绕。
百体喜坚壮,万象觉情悄。
簪履事朝谒,神魂飞窅渺。
龛灯蚌珠剖,炉穗玉绳袅。
浮念恍已消,真庭谅非杳。
须臾霁霞起,赫奕射林表。
高树引凉蝉,深枝啅栖鸟。
二虫彼何为,逐动自纷扰。
悠悠天宇内,岂复论大小。
覆盎舞醯鸡,浓昏恣飞绕。
定知达观士,方寸常了了。
世无陶靖节,此乐知者少。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梦醒后的独特体验和情感流露。开篇“梦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晓”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梦中之物如同远方的扶桑树,虽然美好却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披衣坐虚堂,缺月犹皎皎”则描绘诗人在清晨穿上衣服,坐在空旷的大殿里,望着天上的残月,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孤独。随后的“扬泉漱寒冽,激齿冰雪绕”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心态。
"百体喜坚壮,万象觉情悄"显示出诗人在面对世界万物时所感受到的情感深度和丰富性。紧接着的“簪履事朝谒,神魂飞窅渺”则透露出了诗人对于朝廷之事的关心与内心的不安。
中间部分“龛灯蚌珠剖,炉穗玉绳袅”等句子,通过对物象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浮念恍已消,真庭谅非杳"则表达了诗人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下文“须臾霁霞起,赫奕射林表”描绘了天气变化的壮丽景象,“高树引凉蝉,深枝啅栖鸟”则是对自然界生动活泼的描写。"二虫彼何为,逐动自纷扰"显示出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与入微。
尾句“悠悠天宇内,岂复论大小”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不再有所执着,不辩大小之见。最后,“覆盎舞醯鸡,浓昏恣飞绕。定知达观士,方寸常了了”则表现出诗人的豁然开朗与超脱世俗。
"世无陶靖节,此乐知者少"的结尾,通过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当下之乐的独特体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