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昭祀典,致享坤仪。备物咸秩,柔祇格思。
功宣敏树,日益鸿禧。持载品汇,率土攸宜。
于昭祀典,致享坤仪。备物咸秩,柔祇格思。
功宣敏树,日益鸿禧。持载品汇,率土攸宜。
这段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首祭祀诗,属于礼仪性质的文学作品。从语言风格和用词选择来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中文表达方式,结构庄重,辞藻华丽。
“于昭祀典”一句开篇,已经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即一个庄严、神圣的祭祀场景。接下来的“致享坤仪”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点,“坤”在五行中代表土,常用以象征中央或稳定的意义,而“仪”则是礼节的意思,合起来指的是对地祇的恭敬祭奠。
第三句“备物咸秩,柔祇格思”中的“备物”意味着准备好所有用于祭祀的物品,“咸秩”则表示事事有序,而“柔祇”和“格思”都与祭祀活动中对神灵的恭敬态度相关联,显示了诗人对于祭祀细节的关注以及对神明的尊崇。
“功宣敏树,日益鸿禧”一句,通过对“功”的宣扬和“敏树”的形象,传达了一种对祭祀活动成果的肯定,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每一次祭祀都能够获得更好结果的期望。
最后,“持载品汇,率土攸宜”则是在总结全诗,强调了祭祀中所持物品的重要性以及对广大土地上众生的关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精美的词语和严谨的结构,展现了一种崇高而庄重的情感,以及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古今作生竹,能者未十辈。
吴生勒枝叶,筌寀远不逮。
江南铁钩锁,最许诚悬会。
燕公洒墨成,落落与时背。
譬如刳心松,中有岁寒在。
湖州三百年,笔与前哲配。
规模转银钩,幽赏非俗爱。
披图风雨入,咫尺莽苍外。
吾宗学湖州,师逸功已倍。
有来竹四幅,冬夏生变态。
预知更入神,后出遂无对。
吾诗被压倒,物固不两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