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下昆崙,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奈尔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
讵教晨光夕昏。
白日下昆崙,发光如舒丝。
徒照葵藿心,不照游子悲。
折折黄河曲,日从中央转。
旸谷耳曾闻,若木眼不见。奈尔铄石,胡为销人。
羿弯弓属矢那不中,足令久不得奔。
讵教晨光夕昏。
这首诗描绘了太阳从昆仑山下方升起的壮观景象,光线如同细丝散发。然而,这种美好的景致并未照亮那些孤独游子的哀伤之心。诗中还提到了黄河的曲折,以及日影在中央转动,但旸谷中的耳朵虽曾听闻,却是看不见的。这反映出一种感官上的矛盾和无法触及的神秘。
"奈尔铄石,胡为销人"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某些现象难以理解的困惑。羿(古代射箭的工具)弯曲而弓矢不中,使得行动受阻。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们,有时候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最后一句"讵教晨光夕昏",则是在探讨时间和光明与黑暗交替的哲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困惑以及对于宇宙规律的思考。
凉意今年早,蟾光七泽多。
凭栏共怀古,拥袂独高歌。
风物关山远,功名岁月过。
一樽聊复尔,于此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