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秋月閟天香,冰雪丛中见缕黄。
却得清寒惜花地,少须梅影慰孤芳。
不随秋月閟天香,冰雪丛中见缕黄。
却得清寒惜花地,少须梅影慰孤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过对月光和花香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
“不随秋月閟天香”一句中,“閟”字用得十分传神,它形容的是月光如同轻纱般地笼罩着大地,却并不掩盖住花的清香。这里的“天香”指的应是某种植物在秋夜中的馥郁芬芳,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对这种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
“冰雪丛中见缕黄”则是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下,依稀可见到一丝丝的黄色,这里的“冰雪丛中”形容的是极度的寒冷,而那“缕黄”可能是某种植物在这样严酷条件下的微弱生命迹象。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残忍,也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力强大的赞赏。
“却得清寒惜花地,少须梅影慰孤芳”两句,则转向了诗人的情感表达。在这样的严冬之中,诗人发现了一片尚能保持其清香与色泽的土地,这里的“清寒”指的是冷冽的空气,而“惜花地”则是那片珍贵的能够保护花朵不受伤害的地方。接着,“少须梅影慰孤芳”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梅花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里,梅花成为了坚守自我、不屈于严寒的象征,而“慰”字则传递了一种抚慰和安心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也表达了他对于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
吏人妇。会夫希。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
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急机绞。杼声催。
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中带。长相思。君忘妾。天知之。妾忘君。罪当治。
妾有行。宜知之。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
姓为苏。字伯玉。作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
羊肉千斤酒百斛。令君马肥麦与粟。今时人。
智不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虞渊日沈群动息,露点苍苔鬼工泣。
纤尘不染堪舆清,秋水无痕湛晴碧。
初若照胆镜,飞上天一璧。
又如骊龙珠,跳出沧海窟。
冷光透体骨髓凝,灏气侵人毛发立。
年年中秋事行理,孤馆残灯滞他邑。
今岁居贫家,此景颇自适。
持杯向月月堕酒,举酒长吞月随入。
酒到胸中飞火车,月入诗肠□冰汁。
眼花忽见仙人来,笑语欣然若相识。
长笛叫虚寒,馀响裂岩石。
搔首于两间,今夕复何夕?
云中老桂飘古香,树影婆娑印蟾璧。
天风忽吹散,人月两俱失。
玉山倒入无何乡,雄鸡声里东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