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头巷尾几夷齐,日为饥肠不肯西。
只愿天公多雨粟,便教米价贱如泥。
巷头巷尾几夷齐,日为饥肠不肯西。
只愿天公多雨粟,便教米价贱如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次韵闵饥(其二)》。诗中,诗人以巷头巷尾的百姓为视角,描绘了他们生活的困苦。"几夷齐"可能指的是衣衫褴褛、生活艰难的人们,"日为饥肠不肯西"则形象地写出他们每日忍饥挨饿,连太阳落山都不愿离去,等待可能的食物。诗人期盼上天能降下更多的粮食,让米价低廉到像泥土一样,反映出他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反映民间疾苦和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诗歌。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
竹林晴见雁塔高,石室曾栖几禅伯。
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