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铗何年归粤海,褒衣此夕入燕州。
传经正想三秋待,负笈惊看万里游。
杖屦重依春满座,琴尊数对月当楼。
不堪明发横门道,又向河桥问去舟。
长铗何年归粤海,褒衣此夕入燕州。
传经正想三秋待,负笈惊看万里游。
杖屦重依春满座,琴尊数对月当楼。
不堪明发横门道,又向河桥问去舟。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送张月洲先生还闽二首(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联“长铗何年归粤海,褒衣此夕入燕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友人即将远行的情景,长铗比喻友人的行装,褒衣则指友人的衣物,通过“何年归”和“此夕入”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归期的不确定和对此次离别难以割舍的情感。
颔联“传经正想三秋待,负笈惊看万里游”,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即将踏上长途旅行的情景。传经暗示友人可能是一位学者或教育者,正在等待着在秋季传道授业;而负笈则形象地描绘了友人背着书箱,准备开始一段遥远的旅程。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友人学识的敬仰,也体现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担忧。
颈联“杖屦重依春满座,琴尊数对月当楼”,描绘了友人离别时的场景。杖屦代表友人离别时的行装,春满座则暗示了友人离别后留下的温暖记忆。琴尊数对月当楼,则是通过音乐和美酒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尾联“不堪明发横门道,又向河桥问去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对友人行程的牵挂。明发横门道意味着清晨友人离开家门,而河桥问去舟则是想象友人过桥时询问归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心和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人离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过了重阳,雨雨风风,几时得休。
叹梦中情绪,无非怅望;别来岁月,半是离忧。
鸡骨难支,羊肠不耐,何况飘零旅雁愁。
相思甚,正严城鼓角,落月凝眸。寂寥最是今秋。
把敝簏残编日夜搜。笑苍茫千古,儒冠可溺;
昂藏七尺,哙等堪羞。
壮志偏辜,豪情犹在,肯作骈枝与赘疣。
三更后,觉新词填罢,山鬼啾啾。
亭亭双玉立,河洲畔、胜却杜蘅洲。
觑堕马妆成,娇同越艳,堕鞭郎至,睡稳秦楼。
尽此夜,巫峰魂梦绕,洛浦雨云收。
虬箭催残,偏嫌短促,海棠颠罢,越觉温柔。
前欢卿记否,寻佳境、依稀香漫罗浮。
正拟锦衾重浴,蓦听箜篌。
有燕侣佣眠,人虚半枕,莺雏久待,苕印双勾。
细把情悰说与,分赐风流。
壁垒无存,止留下、河山历历。
叹淮阴、用兵神变,古今谁匹?
背水奇谋天欲笑,陈豨暗事人为泣。
论中间、功罪不无分,还该恤。定垓下,谁之力?
游云梦,谁之失?既猜嫌满肚,自然成隙。
三楚移封恩已薄,诸侯俎醢心尤戚。
纵当诛、亦自有王章,由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