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
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
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
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
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
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轨。
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
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
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秋天游历蒙山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四句“东蒙镇海沂,合沓馀百里。清秋净氛霭,崖崿隐天起。”描述了蒙山雄伟的景象,山势连绵,气候清朗,山峰隐藏在云雾之中,与天相接。
接着“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将穷绝迹处,偶得冥心理。”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劳累和欣喜,偶然发现一处隐秘的所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心灵的寄托或是精神上的慰藉。
“云气杂虹霓,松声乱风水。微明绿林际,杳窱丹洞里。”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蒙山的自然景观,云雾缭绕,松声与风水交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
“仙鸟时可闻,羽人邈难视。此焉多深邃,贤达昔所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那些仙鸟和羽人的传说似乎就在这片深邃之地中得以实现,而古代贤达之人也曾在此驻足。
“子尚捐俗纷,季随蹑遐轴。蕴真道弥旷,怀古情未已。”诗人提到自己仍然沉迷于世俗纷扰,但心中却对远古的仙道和高洁的情操有所向往。
“白鹿凡几游,黄精复奚似。”这里的白鹿和黄精都是传说中的灵物,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自然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顾予尚牵缠,家业重书史。少学务从师,壮年贵趋仕。”诗人意识到自己仍然被世俗的纷争所束缚,同时也提到了个人的学问和仕途,但这些都未能让他心满意足。
“方驰桂林誉,未暇桃源美。岁暮期再寻,幽哉羡门子。”最后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也对那未曾经历过的桃花源生活表示出一种无限向往,同时也期待着岁月将至时能重新寻找那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传说故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以及对于超脱凡尘、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切渴望。
残雨空园,剩水佩风裳,暗写愁色。
未了琴尊,已凉亭馆,病馀感秋无力。坠红信息。
废池何恨成凝碧。怅故国。千里。暮云江上倦游客。
还念旧社,醉墨题襟,十年飘零,清事都寂。
晚香丛鸥,边梦续疏,狂花也笑头白。
一语问花应解得。
又断魂处,待赋卅六芳陂,载秋单舸,冷枫红驿。
残蝉送暑,近桂阴院落,轻暖轻寒。
病枕睡迟,垂灯疏绮雨声閒。
题红惯听吴桥水,翠眉曾损愁弯。
半襟秋粉,一屏冷麝,梦老丛兰。
几处登临泪眼,早花销酒力,草没诗痕。
十载倦游,霜簪吟鬓镜尘昏。
归期总为伤春误,故山应有啼鹃。
断魂犹系,西风咫尺画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