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觅秋踪迹。问疏花、可还记与,蝶儿相识。
一例西风无今古,吹尽年年过客,有几个、龙山暇日。
休道昔人悲叹事,算人间、悲叹何时毕。
丝雨细,晓烟湿。明朝乱叶阶前积。
被顽冬、催秋早去,欲留不得。
客去山灵应笑也,此辈登高痴极。
著得破、几双游屐。
酒不断愁愁断酒,听哀鸿、叫月三更白。
檐铁骤,晓霜急。
待觅秋踪迹。问疏花、可还记与,蝶儿相识。
一例西风无今古,吹尽年年过客,有几个、龙山暇日。
休道昔人悲叹事,算人间、悲叹何时毕。
丝雨细,晓烟湿。明朝乱叶阶前积。
被顽冬、催秋早去,欲留不得。
客去山灵应笑也,此辈登高痴极。
著得破、几双游屐。
酒不断愁愁断酒,听哀鸿、叫月三更白。
檐铁骤,晓霜急。
这首《金缕曲·九日》是清代女诗人庄盘珠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
开篇“待觅秋踪迹”,诗人以寻觅秋天的踪影开始,引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思考。“问疏花、可还记与,蝶儿相识”一句,将自然界的花与蝴蝶拟人化,表达了一种生命间的相知与依恋,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一例西风无今古,吹尽年年过客,有几个、龙山暇日”则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的感慨,西风不分古今地吹过,带走了一年又一年的过客,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如龙山般悠闲的日子,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无奈与感慨。
“休道昔人悲叹事,算人间、悲叹何时毕”两句,诗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在经历着悲欢离合,这种悲叹似乎没有尽头,体现了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刻理解。
“丝雨细,晓烟湿”描绘了清晨细雨蒙蒙、晨雾弥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与上文的感慨相呼应。
“明朝乱叶阶前积,被顽冬、催秋早去,欲留不得”则直接描绘了秋天即将过去的情景,落叶堆积在台阶前,冬天的到来迫使秋天提前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客去山灵应笑也,此辈登高痴极”中,“客去”不仅指实际的客人离开,也暗喻人生的旅者终将归于尘土,山灵或许会嘲笑那些登高望远的痴人,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著得破、几双游屐”则以一双双磨损的游屐象征着人生的足迹,提醒人们珍惜每一次旅行和体验。
最后,“酒不断愁愁断酒,听哀鸿、叫月三更白”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但愁绪却难以消散,只能倾听哀鸿的叫声,寄托对远方和未来的思念。而“檐铁骤,晓霜急”则以急促的檐铁声和清晨的霜降,象征着时间的紧迫和岁月的无情。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庄盘珠对时间、生命、命运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双凤喈喈恋俦匹,屈指馀生年二十。
恩情两载重如山,一朝影只吞声泣。
啼鹃血泪染鸳鸯,连理枝残欲断肠。
冰雪心肝甘自矢,轻生重节植纲常。
数语辞亲自厄塞,回视亲颜心转迫。
高堂勿复念残躯,薄命残躯奚足惜。
生别死离在须臾,戚族罗拜皆长吁。
精魂顷刻化天地,斯称巾帼如眉须。
君不见湘竹泪斑传自昔,又不见古来望夫化作石。
以兹寸息付青丝,山为枯容水为赤。
吁嗟乎,郑女节烈耀人间,千载留名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