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有周,是生太任。亦有太姒,嗣其徽音。
孰如两宫,慈爱相承。思齐之盛,复见于今。
天监有周,是生太任。亦有太姒,嗣其徽音。
孰如两宫,慈爱相承。思齐之盛,复见于今。
此诗描绘了古代帝制社会中皇族内部的和谐与繁荣。开篇“天监有周,生太任”、“亦有太姒,嗣徽音”,讲述的是王朝的传承,其中“天监”指的是上天对君主的监督与选择,“太任”应指皇族中的长者或重要成员,而“太姒”则可能是对皇后的尊称。这里通过对古代周朝和其它贵族女性的提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
接着,“孰如两宫,慈爱相承”,诗人赞美两位帝后之间的恩爱与和睦相处,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家庭关系模式。“孰如”意为“何如”,即“如何比得上”的意思,而“两宫”指的是皇帝与皇后的居所,即宫廷。这里传达了皇室成员间深厚情感的理想状态。
最后,“思齐之盛,复见于今”,诗人通过历史对比,表达了对现时皇权昌盛景象的赞美和期待。“思齐”意为回忆古代盛世,而“复见于今”则表明这种繁荣局面在当下得以重现。
整首诗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家族、祖先及传统文化的尊崇,以及对皇权稳固与和平时期的向往。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厚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王朝兴旺的美好祝愿。
重湖叠嶂,听笙歌缭绕。处处春来闲花草。
竟留他、北宋南渡天王,赏湖山、忘却旧时丰镐。
杭州新度曲,桂子荷香,君臣不顾朝廷小。
且相从堤畔,钓叟莲娃,行乐事、全无昏晓。
任牵动、长江万古愁,险将那西湖,等闲送了。
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
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
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
关河远,春树暮云,时时摇乱心旌。堪惊。
茅店月,青山路,多少霜迹鸡声。
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
梦中常作还乡客,醒时仍逐众人行。
须知道,负却赏心乐事,急问归程。
吾道榛芜,狂澜倒、百川争涨。
赖砥柱、君家伯仲,安流无恙。
龟策何劳詹尹卜,龙矕远过黄初上。
况陈思、才藻气如虹,诗堪饷。请室耗,心旌漾。
击瓦缶,乌乌唱。看霜侵两鬓,穷蒸愁酿。
放逐谁怜亭伯困,登临愿借卢敖杖。
坐西窗、剪烛话通宵,悲欢状。
千里秋江野涨平,年年相望抵双星。
人世事多情易幻,不见,鸾钗钿盒也难凭。
莫倚韩娥歌曲妙,年少,花前传得几新声。
今夜银屏红烛背,微睡,可曾飞佩入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