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和深厚情谊。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开篇即设定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位来自鲁地的旅人怀抱着洁白如雪的鹤鸟,与诗人告别,准备前往泰山。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离别的情景,也暗示了友情的纯洁无瑕。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诗人继续描写旅人的身影,如同一片浮动的云朵,在青石嶙峋中渐行渐远。这里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和渺小感,以及对远去友人的一种美好的祝愿。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旅人的身影越来越高,直至接近天门,仿佛每一日都能触摸到那遥不可及的云端。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朋友不懈追求和向往的心情。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最后,诗人站在高处眺望,但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峦,更不用说等待朋友的归来。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传达了深切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展现了李白特有的豪放风格和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鸟有车载板,朝暮尝一至。
世传鵩似鴞,而此与鴞似。
唯能预人死,以此有名字。
疑即贾长沙,当时所遭值。
洛阳多少年,扰扰经世意。
粗闻方外语,便释形骸累。
吾衰久捐书,放浪无复事。
尚自不见我,安知汝为异。
怜汝好毛羽,言音亦清丽。
胡为太多知,不默而见忌。
楚人既憎汝,弹射将汝利。
且长随我游,吾不汝羹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