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后近清明,雨过郊原爱日晴。
风转绿芜浮晓色,气催黄鸟变春声。
山连少室峰峦秀,地入梁园草树平。
此景真堪供眺赏,恨无知己论诗情。
杏花开后近清明,雨过郊原爱日晴。
风转绿芜浮晓色,气催黄鸟变春声。
山连少室峰峦秀,地入梁园草树平。
此景真堪供眺赏,恨无知己论诗情。
这首《春郊寓目》描绘了明末春日郊外的美景,诗人薛瑄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杏花开后近清明”,点明时节,杏花盛开,接近清明节,春意盎然。接着“雨过郊原爱日晴”,春雨过后,阳光明媚,郊原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通过“爱日晴”三字,表达了对春日的喜爱之情。
“风转绿芜浮晓色,气催黄鸟变春声。”这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色,微风吹过绿草,带出一抹晨光,黄莺啼鸣,声音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气催”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春风的力量,使黄鸟的叫声更加富有生命力。
“山连少室峰峦秀,地入梁园草树平。”这两句则转向对远山和大地的描写。少室山峰峦秀丽,与远处的山脉相连,而大地上的草木则显得平和而广阔。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此景真堪供眺赏,恨无知己论诗情。”诗人感慨于眼前的美景,却遗憾没有知音可以分享这份喜悦和对诗歌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情感。
整体而言,《春郊寓目》通过对春日郊外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郁,体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
一径深窈窕,上升翠微中。
忽然灵洞前,日月开仙宫。
道士十二人,往还驭清风。
焚香入深洞,巨石如虚空。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
五云何裴回,玄鹤下苍穹。
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
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
宿昔勤梦想,契之在深衷。
迟回将不还,章绶系我躬。
稽首谢真侣,辞满归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