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
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
冥府缘何不赈灾,鬼犹饥饿亦堪哀。
生前想必饕贪惯,又向人间乞食来。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系与人性的贪婪。诗人将目光投向冥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冥府为何不赈济灾民?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物质援助的问题,更深层地触及了对生命价值和道德责任的思考。
“冥府缘何不赈灾”,开篇即以疑问句式引出主题,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思考。接下来,“鬼犹饥饿亦堪哀”一句,通过描述鬼魂的饥饿状态,不仅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也暗示了即使在死后,灵魂仍可能承受着某种形式的苦难。这种苦难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对生前行为的反思与悔恨。
“生前想必饕贪惯”,这一句揭示了诗人对鬼魂生前行为的推测,认为他们生前可能过度贪婪,享受了过多的物质或权力,以至于死后仍难以满足。这种对生前行为的批判,反映了对贪婪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道德与节制的呼唤。
最后,“又向人间乞食来”则以讽刺的笔触,描绘了鬼魂试图再次从人间获取食物的情景。这不仅是对生前贪婪行为的延续,也是对死后仍无法摆脱欲望的讽刺。整首诗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与反问,探讨了生死之间的关联、人性的弱点以及道德责任的重要性,引人深思。
朔风一何劲,飘然江上吹。
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
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
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
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
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
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
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
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
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
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
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
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
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
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
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
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
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
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
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
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
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
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
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
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
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
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
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
《赠别内兄伯雨》【明·李舜臣】朔风一何劲,飘然江上吹。江南一夜梅花发,积雪朝看亦满墀。雪色梅花两相映,都门无处无芳径。一尊携酒远来此,望里青山道傍水。与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少年弄笔竞为文,一日称名俱可识。遭时吾忝尚书郎,已复君称宰邑良。功能不独明廷最,公等今扶汉道昌。赫赫留朝六补阙,从此官论青锁月。四海流传贾谊书,千秋如未欧阳没。而我迂愚世所嗔,纷纷情态后来新。不能东耕避贤者,空复南冠学事人。蓬鬓沙颜谁复怜,遥山瘴水昨来旋。东城并马是何日,南国啼莺二月天。杨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归子。君行过阙觐衣裳,吾继还乡问桑梓。云里长松碧石枝,朝来满树绿萝丝。丝萝讵拟今如是,天马由来众不知。犹及观涛八月回,况复登高九日杯。黄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无尘埃。儒宫旧在鸡鸣麓,谏垣能枉鹿头毂。无数名山许共行,不时绿酒欢方逐。谓来相逢得相守,岐路惊人又分手。客中孤游空我情,海上殊观尽君有。宾还宴罢东将去,此际看君空百虑。过鸟交啼把袂前,归云故绕翻旌处。男儿所至要名成,不须别泪纷纷倾。煌煌为良二千石,台鼎他年在此行。
https://shici.929r.com/shici/hYsjhTjU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