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全文
唐 / 陈子昂   形式: 古风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0)
注释
兰若:兰花和杜若,两种植物。
芊蔚:茂盛的样子。
幽独:幽静孤独。
朱蕤:红色的花蕊。
冒:覆盖。
袅袅:形容微风吹动的样子。
岁华:岁月时光。
摇落:凋零,落下。
芳意:芬芳的意蕴,指花朵的香气和美丽。
竟:最终,到底。
翻译
兰草和杜若在春夏时节生长,茂盛繁密多么青翠。
它们独自在幽静的树林中展现色彩,红色的花蕊覆盖着紫色的茎干。
白天慢慢变长,秋风渐渐吹起。
一年的时光已将万物凋零,美好的芬芳又能成就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两句,描绘出兰草在春夏时节生长繁茂的景象,其中“兰若”指兰草,“芊蔚”也是一种香草,它们“何青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植物之美的赞叹。

接下来的“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两句,则转向描写林间的幽深与花草的竞相绽放。其中,“幽独空林色”让人联想到一片静谧而又不失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致;“朱蕤冒紫茎”则是对一种开满红花的植物进行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机勃勃自然界的喜爱。

第三句“迟迟白日晚”展现了一天渐渐走向结束的情景,“袅袅秋风生”则预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秋意的萌动,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其中,“岁华尽摇落”形象地描绘出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芳意竟何成”则是诗人对于那些未能实现或已失去的事物所持有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夏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美好易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界中生生不息力量的赞美。

作者介绍
陈子昂

陈子昂
朝代:唐   字:伯玉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   生辰:公元661~公元702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猜你喜欢

秋日杂兴六首·其六

柏林枫岸迥宜看,杨柳芙蓉不禁寒。

最爱高楼好明月,莫教长笛倚阑干。

(0)

白雪曲十首·其五

梅花开雪中,相看斗奇绝。

常教雪似花,莫遣花成雪。

(0)

秦人洞二首·其二

闻说秦人此避秦,碧桃零落旧时春。

家移洞里难知姓,水到人间易问津。

山色溪声自今古,石床涧户空埃尘。

洞前即是南征路,来往年华容鬓新。

(0)

崔西峨山中别起楼台寄赠

山人习静谢氛埃,甲第遥从天上开。

流水自然成涧壑,闲云终日护楼台。

珠帘度鹤窥金篆,璧月穿花送玉杯。

鞭石不劳蓬岛去,吹箫时引风凰来。

(0)

夜酌清白亭同郑继之过黄用光看新竹

移灯半醉看琅玕,梦里潇湘月影寒。

记得题诗伤缥节,鹧鸪啼断粉痕干。

(0)

题鼓山廨院壁

十年宝剑行边友,半夜寒灯梦里家。

细雨短墙新佛院,小堂香满荔枝花。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