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项殷。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筠笼带雨摘初残,粟粟生寒鹤项殷。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杨梅采摘图景,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筠笼带雨摘初残"一句,以筠笼(一种编织物)承担着湿润的雨水和尚未成熟的杨梅,既形象地描绘了采摘时的场景,又暗示了杨梅生长的环境。
接着的"粟粟生寒鹤项殷",通过对比小鸟(鹤)的颈项,生动地表现出杨梅的微小和清寒之感。这里的“粟粟”字眼,不仅形容了杨梅的大小,更增添了一份细腻。
"众口但便甜似蜜"一句,则是对大多数人对于杨梅味道的普遍评价,强调了它的甜美。但紧接着"宁知奇处是微酸"却别开生面,揭示出诗人独到的感受和欣赏。这里的“宁知”表达了一种质疑,即大众未必了解杨梅真正的风味,而“奇处”则是对那微妙酸涩之美的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杨梅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领悟。不仅如此,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事物的深切关注与热爱。
徼道千庐地,宵霖八月天。
床栖吴簟竹,窗湿汉宫钱。
幕影翻层浪,檐声响细泉。
空阶何所得,并是废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