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莺花迷洞口,上方钟磬出林间。
千峰好月人同醉,半榻白云僧与闲。
自合烟霞供逸性,欲从炉鼎驻朱颜。
罗浮昨夜思玄梦,翠羽霓裳列两班。
古刹莺花迷洞口,上方钟磬出林间。
千峰好月人同醉,半榻白云僧与闲。
自合烟霞供逸性,欲从炉鼎驻朱颜。
罗浮昨夜思玄梦,翠羽霓裳列两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中生活画卷。首联“古刹莺花迷洞口,上方钟磬出林间”以“古刹”、“莺花”、“洞口”、“钟磬”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中。次联“千峰好月人同醉,半榻白云僧与闲”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和谐与自在的场景,月光洒在千峰之上,人们与僧侣一同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享受着宁静与悠闲。
后半部分“自合烟霞供逸性,欲从炉鼎驻朱颜”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与内心的自由,渴望通过与自然的融合来保持青春与活力。最后,“罗浮昨夜思玄梦,翠羽霓裳列两班”则以梦境和仙人的形象,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暗示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超然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湖心点点生圆荷,黄花白花满晴波。
环堤客树垂婆娑,鱼沉鹭矫各自得。
人生不乐其谓何,南塘过尽西溪绿。
上下名园依小曲,相君从容来赏瞩。
不驱大旆事喧闹,直解扁舟作幽独。
幕中宾从才且良,酒酣落笔摛文章,珠联璧叠争炜煌。
政成礼息无一事,明日复此醉华觞。
清霜落堤水,知子戒归舟。
蹭蹬蛟龙雨,翻飞鸿鹄秋。
文章真自乐,得丧岂吾忧。
南国江山好,裁诗寄少游。
南陌西陂趁物华,归来扶杖重咨嗟。
绿罗浅淡新开叶,红玉玲珑半谢花。
泉溜拍池初跳鲤,柳枝含雨不胜鸦。
啼禽亦有伤春恨,百种鸣声到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