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长檠当昼知无用,团扇经秋叹已陈。
我独不才端有似,五年泽国又逢春。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再用前韵(其一)》。从诗句来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未被发挥和利用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易逝和个人才华难以施展的无奈。
首句“长檠当昼知无用”中的“长檠”,通常指的是古代官员手持的仪仗之一种,用来表示身份的地位。在这里,诗人将其比喻为自己未被使用的才华。昼,即白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才华未被发掘的无用感。
“团扇经秋叹已陈”中的“团扇”,指的是圆形的扇子,是夏日常用的物品。诗人借此比喻自己的才华,如同过时的团扇,已经不再适用,即便是到了秋天,也只能感叹其已经过时。
第三句“我独不才端有似”表达了诗人的自嘲,他觉得自己虽然也有才能,但都还停留在较高的标准上,没有真正被展现出来。
最后一句“五年泽国又逢春”,这里的“五年”,可能是时间长度的泛指,而非特定数字。诗人通过这个表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能够得到滋润(泽国)的美好愿望,并且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所作为。
总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才华未被发现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的渴望。
子诗泠泠如暗泉,非行非止声锵然。
每过吾庵必有作,此庵与世元无缘。
道人庵居复夜起,冥行万里无人烟。
赋成自书用草隶,偶出小技惊时贤。
岂知遽已入诗语,妙借老丑增殊妍。
胸中抑塞未能和,容我小缓调哀弦。
世人久见轻,谁归念逝者?
当时相重意,得此盖已寡。
此意殊不忘,耿耿中难舍。
偶然见翰墨,何意接杯斝。
恒斋废右肱,左臂犹挥洒。
豪情晚未尽,中有泪盈把。
曾侯感知己,风义托弓冶。
使我书其端,怆怀平生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