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萧森,登眺处、那堪纵目。
忽回思,西泠桥畔,南屏山麓。
几片梧桐飘露白,千头橙橘垂烟绿。
更画船,箫鼓正纷纭,江南曲。
花月底,行觞促,河山外,啼鹃续。
叹无端,燕市频年击筑。
露冷刚来边塞雁,天寒未放东篱菊。
但高吟,独对暮云横,倾醽醁。
秋气萧森,登眺处、那堪纵目。
忽回思,西泠桥畔,南屏山麓。
几片梧桐飘露白,千头橙橘垂烟绿。
更画船,箫鼓正纷纭,江南曲。
花月底,行觞促,河山外,啼鹃续。
叹无端,燕市频年击筑。
露冷刚来边塞雁,天寒未放东篱菊。
但高吟,独对暮云横,倾醽醁。
这首《满江红》的开篇便以“秋气萧森”四字描绘出一幅秋意浓重的画面,渲染出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紧接着,“登眺处、那堪纵目”,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却难以承受这满眼的景色,似乎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忽回思,西泠桥畔,南屏山麓。”诗人思绪飘回往昔,回忆起西湖边的西泠桥和南屏山,那里曾是他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接下来,“几片梧桐飘露白,千头橙橘垂烟绿”,通过梧桐落叶和橙橘挂果的景象,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含了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更画船,箫鼓正纷纭,江南曲。”诗人又将视线转向江南水乡,画船穿梭,箫鼓声声,江南的曲调悠扬,充满了生活的热闹与情趣。然而,这样的场景与上文的萧瑟形成对比,更显出人生的复杂与多面性。
“花月底,行觞促,河山外,啼鹃续。”诗人继续描绘月下饮酒的情景,以及远处河山之外,杜鹃鸟的啼鸣,这些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活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这里的“啼鹃续”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哀愁。
“叹无端,燕市频年击筑。”诗人感慨于燕市(这里或指北京)的频繁战事,人们年复一年地击筑(击筑是一种古代乐器),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露冷刚来边塞雁,天寒未放东篱菊。”这两句通过边塞的雁群和东篱的菊花,分别象征着边疆的寒冷与故乡的温暖,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但高吟,独对暮云横,倾醽醁。”诗人选择在黄昏时分,面对横空的暮云,高声吟唱,借酒浇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豁达。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