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看书在绣帏,天生国色世应稀。
曾知丑妇无才貌,也向南阳嫁布衣。
自小看书在绣帏,天生国色世应稀。
曾知丑妇无才貌,也向南阳嫁布衣。
这首诗《二乔观书》以明代诗人胡奎之笔,描绘了两位古代美女在绣帏中读书的情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女性才情与美貌的赞美,以及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反思。
首句“自小看书在绣帏”,开篇即点出二乔从小便在绣房中读书,暗示她们不仅拥有绝世的容貌,更不乏内在的才华。接着,“天生国色世应稀”一句,直接赞美二乔的美貌,称其为世间罕见的国色天香,强调了她们外在美的非凡。
“曾知丑妇无才貌,也向南阳嫁布衣。”这两句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二乔的独特之处。常人或许认为,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若无才学,只能嫁作平民妻室;而二乔却以其出众的才貌,即便在婚姻选择上,也能超越世俗的偏见,嫁给了南阳的布衣。这里暗含了对传统婚姻观念中“重貌轻才”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乔个人魅力和智慧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不仅展现了二乔作为古代女性的风采,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女性才情与美貌并重的深刻见解,以及对传统社会观念的反思。
汎秋入禾乡,钝舟无期程。
西风吹官河,其壤惟新城。
云围畎亩遍,星零聚落盈。
前畈出顽犷,有可敌无勍。
梵坊名能仁,所向乖幽情。
房房市药富,涤面尘不婴。
习俗困促迫,意度无专征。
市沽更漓甚,不堪客子倾。
偕行得佳士,共此秋榻清。
未晚急掩扉,屡贻暴客惊。
山中有流泉,洗耳今无人。
树阴互蒙密,乌语交昏晨。
谁能观大运,达此秋与春。
生意自尔蕃,叶叶分光新。
藤蔓附女萝,兰茝披荒榛。
兴言混栖托,随迹安可伸。
悲哉倦游子,感寓徒酸辛。
荣枯了不计,老大将迫身。
潸然眼中泪,堕此衣上尘。
所耽轩裳故,殊失烟霞亲。